根据行政院卫生署资料显示,国内口腔癌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有部分严重患者因手术切除部分牙床和舌头,影响正常的咀嚼功能,无法从饮食中摄取足够的营养,加速病情恶化。不过,随着科技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这类病人已可藉由特制化的弹性牙床和植牙器材做整体的口腔重建。
国内口腔癌患者所占比例相当高,其治疗方式多以手术广泛性切除病灶为主,其切除部位包括颈部淋巴腺和舌头,一旦切除部位太大,不仅脸部会因一部份组织移除造成不对称,口腔内因切除牙床和舌头,造成饮食困难,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
中华牙医学会理事长、中国医药大学牙医系教授暨牙医部贗复牙科主任傅立志表示,口腔癌患者的治疗不能仅局限于治疗癌症本身,为了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品质,应同时对口腔做整体重建和照护。
以一名左下腭全被切除的口腔癌患者为例,重建口腔健康时,首先可从大腿长股取出部分骨头和骨髓组织移植到被切除的牙床部位,但由于此填补物所占牙齿地基的比例仍相当小,无法进一步做假牙重建,仅能藉助人工特制牙根的帮助。
傅立志医师进一步说明,人工植牙后还需视牙齿地基的宽窄变化,使用特殊的柱状体做为辅助,包裹植牙体,使牙齿能维持在适当的位置发挥应有的咀嚼功能,但是由于这些柱子外露时会影响美观,所以必须像建筑工程一样使用弹性牙床材料加以美化。
如果口腔癌患者的舌头也被切除大半,变小后使舌头运动受到限制,无法像正常人一样顺利拨弄、推动口腔前方的食物到后方牙齿区或适当的位置做咀嚼,甚至无法顶到上腭,往往遇到吃饭时,每吃两口就必须将手指放进口腔中搅弄食物,相当不方便。
傅立志医师表示,为口腔癌患者做口腔重建时,还需注意舌头的大小,利用全口假牙的技术,重新型塑弹性牙床,并运用此材质增加上腭厚度和宽度,促使变小的舌头可正常触碰到口腔其他部位,推动食物,避免食物掉在舌头和假牙之间却无法有效咀嚼和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