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國人10大死亡頭號殺手,但是當肺部發現「陰影」該怎辦?目前除了胸部X光與電腦斷層掃描外,正子造影(PET-PCT)也扮演相當重要角色;醫師強調,肺癌成因很多,但當先天性發育異常的肺隔離症出現陰影,且持續擴大,則應注意是否為肺癌前兆,如今透過正子造影,將可使腫瘤「陰影」,影像完整呈現,讓醫師做出更正確的研判與治療 。
成大醫院核子醫學部主治醫師李碧芳指出,日前在門診中有一案例,1名68歲的男性,因長期咳嗽且帶有淡紅色的痰,後出現呼吸急促、胸悶等不適症狀而就診。初步胸部x光檢查,發現右下肺葉有陰影,後經電腦斷層影像篩檢,證實為「肺隔離症」。
但是數月後,卻發現陰影範圍持續擴大,經正子造影掃描,發現患者陰影多位於肺下葉的後段,呈不規則的三角形,疑似肺癌,之後作病理切片詳細檢查,更加確認罹患肺癌,屬於肺鱗狀細胞癌,且有縱膈腔淋巴結轉移現象。
李碧芳醫師指出,肺隔離症與肺癌之間,並無直接關連;前者屬於先天胚胎發育異常所致,常見的症狀為咳嗽、發熱和反復肺部感染等表現;因為沒有功能的胚胎性、囊腫性肺組織從正常肺隔離出來。往往在常規胸部X線檢查時發現。多數患者術前難以確診,而是在手術中發現異常的供血血管才得以確診。
臨床上顯示,肺隔離症的發生機制不清,離症診斷方法以胸部CT檢查爲主,主要的發現為供血動脈來自胸主動脈,或腹主動脈分支,然後採用三度空間重組處理,可更清楚看到此患者肺動脈系統發育異常狀況,高度懷疑為肺隔離症患者。
李碧芳醫師表示,在台灣,沒有人能躲得掉癌症的威脅,包括醫生,醫事人員及其家屬。事實上,早期肺癌術後也有20到30%會出現復發、轉移,而中晚期肺癌手術後復發、轉移率高達50到80%。初步研判,肺隔離症因先天性胚胎發育改變,誘發肺癌腫瘤形成可能性居高。
李碧芳醫師強調,目前PET-CT已成為醫學上一項重要的癌症影像診斷工具,為檢查及判斷癌症復發及或轉移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功用為斷定癌症是否存在、擴散轉移、對治療之反應及病患在治療後之預後情形,PET-CT之影像診斷對於癌症患者之診斷與後續病程治療之規畫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位病患,正子掃描可以正確診斷出其應該屬於原發性肺癌併有縱膈腔淋巴結轉移,可知正子掃描對於肺癌診斷,是一項有用且準確的影像診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