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是現代人常有的症狀,它即使不是一種病,可是一旦發作起來真的會難過到要人命!誘發過敏反應的過敏源有很多,反應在人體上的症狀也百百種,不少父母親總是盡可能地讓小寶貝在乾淨無菌的空間裡成長,希望減緩他們過敏的症狀,但歐美的專家紛紛作出「逆向操作」的呼籲,也就是盡早讓孩子接觸自然界中的病菌,強化自體免疫能力,達到「抗敏」的功效。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近日報導,工業化社會以來,環境污染導致人類出現一大堆前所未有的的病症,「過敏」是為其中之一,兩者間緊密的因果關係遂變得堅不可摧。直到1987年一位倫敦大學流行病學的學者大衛(David Strachan)提出了一項革命性的公衛理論,指出擁有越多兄弟姊妹的受試者,在成長期間會透過乎吸道交互傳染一些疾病,無行之中強化了免疫能力,成年之後就鮮少出現花粉過敏、過敏性鼻炎或濕疹等症狀。
為了證明這個假說的有效性,2009年美德兩國學者合作在老鼠身上進行一項研究,分成在無菌環境中培養的實驗鼠和一般環境中長大的對照組,發現剛出生1個星期的幼鼠會從自然界中得到關鍵的「大腸菌」(Darmkeime),隨後跟自體免役細胞結合,能有效抵抗腸道發炎的「克隆氏病」(Morbus Crohn)和氣喘(das Asthma)。實驗結果證明,在溫室長大的「無菌鼠」於肺部和腸道中都缺乏關鍵抗體,導致病菌入侵後引發嚴重的發炎反應,嚴重者甚至在短時間內死亡。
研究人員指出,除了「無菌鼠」容易在長大後遭受外界入侵的病毒感染,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施打抗生素的實驗鼠,會因為腸道中微生物(Darmflora)的大量死亡,而對塵蟎嚴重過敏導致氣喘頻發。因此他們師建議,與其把孩子關在家裡無微不至地保護,不如讓他在自然界或團體生活中快樂成長,即便是三天兩頭掛病號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長大後她(他)就能「百毒不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