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4/25 上午 12:31:19

肩峰下夾擊症候群 局部注射玻尿酸不痛

肩關節疼痛是許多人的夢魘!許多女生無法正常穿戴胸罩,須先在胸前扣好胸罩,再將罩杯從背後拉到胸前調整,大多是因罹患雙手無法伸到背後,有的人誤以為這就是「五十肩了」(即肩部旋轉肌袖疾患),其實不然,有可能是「肩峰下夾擊症候群」。

面對五十肩的「肩部旋轉肌袖疾患」骨科醫師釋高上示範舉手保健操。(攝影/張世傑)
面對五十肩的「肩部旋轉肌袖疾患」骨科醫師釋高上示範舉手保健操。(攝影/張世傑)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骨科主任暨微創中心釋高上主任指出,肩關節夾擊症候群是肩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鎖骨與肩峰下方,喙突及肩胛骨上方有一小空間,是棘上肌及其他組織所通過的空間,所謂的肩關節夾擊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以下簡稱SIS)就是發生在此。夾擊症的典型症狀為痛弧(painful arc),角度介於60-120度,也就是說在60-120度之間的外展動作會產生疼痛,過了這個範圍就不會引發疼痛,所以患者通常是抱怨在手外展舉高時會痛。

至於五十肩患者,容易導致「旋轉肌袖症候群」,指的是旋轉肌肌腱的發炎或損傷,一般是最重要的棘上肌腫脹發炎、鈣化、部分斷裂或全斷,肩膀稍一舉起就痛得舉不起來。旋轉肌位於三角肌之下,是肩膀的第二層的肌肉群,像袖子一樣, 包住骨頭,所以又稱旋轉袖肌。旋轉肌的功能就是掌管肩部的旋轉,包括前舉,外展,外轉及內轉等,都必須旋轉肌妥善的運作。釋高上醫師表示,許多人以為肩關節旋轉肌損傷多中老年,但他曾治療肩關節不穩、經常脫位的未成年患者,或是經常使用電腦滑鼠,長達6至7小時的年輕女性,出現肩部旋轉肌袖疾患現象。

一般而言,肩峰下夾擊症候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來說,僅考慮在年輕病患,且日常生活需要使用大量肩部活動者,或經3個月保守治療,仍無法達到疼痛緩解者進行,其餘大多數病患則以非手術治療方式為主,如復健物理治療、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治療及在肩峰下局部注射玻尿酸等。

而五十肩治療的方法多依不同時期而有不同,包括藥物治療、關節內注射、物理治療、鬆動術、關節鏡手術和最基本的自我運動。而「玻尿酸」的作用效果,除了能抑制發炎疼痛,對於包覆保護軟骨、滑膜、韌帶等結締組織,以及抑制軟骨的退化防止肌腱粘著,增進關節液的彈性及黏稠度,以減輕關節負荷等,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日本早於20多年前,即風行採取「注射玻尿酸」保養關節方式,並被年過40歲至50歲的男女視為關節保養的必備品。目前年銷逾1500萬支,其中包括注射於膝關節逾1200萬支、注射於肩關節逾300萬支。

釋高上醫師表示,五十肩自我檢測很簡單,動作一:手臂由前方上舉垂直要達180度。檢測動作二:上臂打平,下臂向下垂直呈90度。檢測動作三:上臂打平,下臂上舉垂直呈90度。檢測動作四,手臂朝身體平行外側向上舉達160度。改善方法為可以雙手反覆舉直,或是雙腳抬平上下擺動。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