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今在疫情記者會上提問,網路上討論未來不可能清零,未來要走向與病毒共存,如果要走向共存有哪些防疫措施應該被廢除?像是實聯制、出入必須量體溫等,請問指揮中心會不會考慮不再強制這些措施?
陳時中回應,我想實聯制部分目前還會持續,不過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好的方式,例如現在的社交距離的APP,我們覺得非常有希望能推廣社交距離的APP來取代實聯制。
至於放寬接觸者的匡列,目前有相關規劃的進度嗎?陳時中表示,我們有預估如果超過100人以上,其實效率就在遞減,會遞減到我們追不上疫情,若匡列沒有及早框,反而讓我們在整體疫情控制不好,未來最多是追2層,其他希望用實聯制也好,或是希望社交距離的APP能推廣到更多人使用。
現在約600多人有下載這個軟體,評估若下載有1200到1400萬,其實就有很大的效果,也可避免實聯制每次都得掃的困難,還需公布足跡等,會增加很多成本,也耗費很多人力。若社交距離APP能做得好,加上簡化疫調,我想控制疫情的效果也會一樣好。
另外,記者詢問,昨天署長有與三大醫學會專家密會,專家小組建議不要用與病毒共存這個字眼,怕被民眾誤解,病毒是不用害怕的,請問要用什麼字眼形容比較好?部長認同嗎?會不會也避免這樣的字眼來形容?
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昨天開會時大家覺得與病毒共存可能並不是合適字眼,後來覺得其實是我們現在提到的減災,或是有效控制輕症病例,是比較好且務實的說法。
陳時中補充說明,怕病毒共存這個名詞會讓民眾放鬆,完全放任不管,但我們不會這樣做,也希望大家不要這樣做,在可以做到的範圍內盡量把輕症能有效管理、有效減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