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4/8 下午 12:00:16

台北近一周确诊人数指数型成长!医吁:台北要赶快筛、赶快匡,严防未来恐破千

(关键字: 快筛试剂 , 居家照护 , 疫调 , Rt值 , 沈政男

新冠肺炎本土确诊案例连日攀升,其中双北暴增的速度最快,观察过去一周以来的每日新增病例数,台北从4/1的12例,连日来攀升至4/7的87例,呈指数型成长。新北病例数则从昨天开始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对此,沈政男医师表示,全台多数县市群聚可控,但台北的病例快速增加让人忧心,他呼吁台北市除了持续疫调与匡列,必须提升社区筛检量能,赶紧地毯式筛检,必要时可比照基隆使用家用快筛匡列。

沈政男医师在脸书发文提出看法:

怎么会说疫情不可控?清零,是一回事;把Rt值压到趋近1,是另一回事。只要把Rt值压到趋近1,新增曲线就会折弯下来,渐趋平坦。

新北现在Rt值约1.9,这是从三月中旬算起,而如果看近七天,Rt值已经压到趋近1了。所以说,新北要继续压,不要停!哥跟你说,拜托,不要停!

新北已经检疫所隔离八千多人,快要没有房间了,接下来要怎么隔离,请运用智慧,把染疫风险降到最低。而不管怎么隔离,只要把「确诊阳性」告知染疫者,就会有降低传播风险的效用。

事实上如果不是新北强力匡列隔离,今天新北新增应该是上千人了。相不相信?实在是,怎么会有人认为疫调与隔离不重要?

新北社区至今筛检了两万多人,阳性率是0.52%,比前几天稍降。这样的社区阳性率,是「病毒遍布社区」的数据吗?一个概念是:现在做疫调与匡列,不是为了清零,而是要把Rt压到趋近1,才不会大爆发。

现在不压,新增多了以后会越难压,而一旦过了疫调临界点,Rt值就会飙升,然后一去不回了。

我顺便算一下「参加聚餐遇见阳性者机率」给你看:1-(995/000)^40=0.18,这是一个新北四十人餐会遇见阳性者的机率。大吗?自行判断。

至于台北,因为社区阳性率更低,因此机率更低。只是,这样的风险,值不值得你冒,就看你的选择了。不管怎么选择,重点是你要会算风险,而非傻傻戴着钢盔往前冲。

我有没有说台北最令人担心?今天新增八十七例,竟然超过五十八例是疫调中或感染源不明。依我估计,目前Rt值约2.3,明显呈现指数型增加。真的要注意!目前全台就是台北呈现指数型增加,如果不赶紧遏止,很快就会单独破千。

怎么办?除了持续疫调与匡列,必须提升社区筛检量能,赶紧地毯式筛检。如有困难,可以用家用快筛来帮忙。

基隆使用家用快筛,揪出了十个案例,不无小补,值得台北学习。基隆使用的Panbio快筛,特异度将近100%,才会筛了那么多,只得到两个伪阳性。

台北要赶快筛,赶快匡!

基隆今天新增四十一例,但有十例是快筛抓到。他们的Rt值约1.3,已经很接近1了。桃园呢?刚好也是1.3。至于其他县市,新增都还是个位数或十出头。

当然高雄有些让人担心,然而,跟台北不同的是,虽然新增五十九例,几乎都是复杂群聚衍生而来,而非境外渗漏。这样的群聚就是可控。一下子看到全台新增三百多例,越来越多,当然觉得快要失控了,但你分开县市去看,就会发现多数县市都是可控。

我实在不愿这样讲,但这是事实:你看世界各国,不是清零,就是大爆发,有谁可以把新增持续压在数百或数千?当你放弃或省略疫调,Rt值就会等于R0值,然后每天翻倍,直到病毒自己玩累了。

日本现在就是Rt值约等于1,但每天新增五万左右,而这样的数字是众多因素加总起来的结果。台湾若要不失控,就要想办法把Rt压在趋近1,而这样的Rt值,当每日新增越来越多,就越难达成,因为疫调越来越困难。这时,就要加严防疫,让社区强韧度提升,不然新增就会一直飙上去。

接下来,各县市必须严防双北,尤其是台北的疫情蔓延过去,造成你们的疫情失控。三月十七日至今已三周,双北以外县市证明疫情是可控,就只有双北因为境外渗漏与复杂群聚较多,使得Rt值压不下来。

我建议双北以外县市,对于防疫手段调整,应该因地制宜,不必跟随双北,因为,每个县市的疫情状况并不一样。如果其他县市可以守住,就有机会帮忙双北围堵。须知越南疫情其实已经大幅缓解了,未来入境阳性数目一定会持续下降,只要大家再多挺一阵子,不让疫情失控,那么境外渗漏就会减少,双北疫情也会更好处理。

(資料來源整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资料来源整理/中央疫情指挥中心)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报区

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专题报导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