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4/8 下午 12:00:16

台北近一週確診人數指數型成長!醫籲:台北要趕快篩、趕快匡,嚴防未來恐破千

(關鍵字: 快篩試劑 , 居家照護 , 疫調 , Rt值 , 沈政男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連日攀升,其中雙北暴增的速度最快,觀察過去一週以來的每日新增病例數,台北從4/1的12例,連日來攀升至4/7的87例,呈指數型成長。新北病例數則從昨天開始有緩慢下降的趨勢。對此,沈政男醫師表示,全台多數縣市群聚可控,但台北的病例快速增加讓人憂心,他呼籲台北市除了持續疫調與匡列,必須提升社區篩檢量能,趕緊地毯式篩檢,必要時可比照基隆使用家用快篩匡列。

沈政男醫師在臉書發文提出看法:

怎麼會說疫情不可控?清零,是一回事;把Rt值壓到趨近1,是另一回事。只要把Rt值壓到趨近1,新增曲線就會折彎下來,漸趨平坦。

新北現在Rt值約1.9,這是從三月中旬算起,而如果看近七天,Rt值已經壓到趨近1了。所以說,新北要繼續壓,不要停!哥跟你說,拜託,不要停!

新北已經檢疫所隔離八千多人,快要沒有房間了,接下來要怎麼隔離,請運用智慧,把染疫風險降到最低。而不管怎麼隔離,只要把「確診陽性」告知染疫者,就會有降低傳播風險的效用。

事實上如果不是新北強力匡列隔離,今天新北新增應該是上千人了。相不相信?實在是,怎麼會有人認為疫調與隔離不重要?

新北社區至今篩檢了兩萬多人,陽性率是0.52%,比前幾天稍降。這樣的社區陽性率,是「病毒遍布社區」的數據嗎?一個概念是:現在做疫調與匡列,不是為了清零,而是要把Rt壓到趨近1,才不會大爆發。

現在不壓,新增多了以後會越難壓,而一旦過了疫調臨界點,Rt值就會飆升,然後一去不回了。

我順便算一下「參加聚餐遇見陽性者機率」給你看:1-(995/000)^40=0.18,這是一個新北四十人餐會遇見陽性者的機率。大嗎?自行判斷。

至於台北,因為社區陽性率更低,因此機率更低。只是,這樣的風險,值不值得你冒,就看你的選擇了。不管怎麼選擇,重點是你要會算風險,而非傻傻戴著鋼盔往前衝。

我有沒有說台北最令人擔心?今天新增八十七例,竟然超過五十八例是疫調中或感染源不明。依我估計,目前Rt值約2.3,明顯呈現指數型增加。真的要注意!目前全台就是台北呈現指數型增加,如果不趕緊遏止,很快就會單獨破千。

怎麼辦?除了持續疫調與匡列,必須提升社區篩檢量能,趕緊地毯式篩檢。如有困難,可以用家用快篩來幫忙。

基隆使用家用快篩,揪出了十個案例,不無小補,值得台北學習。基隆使用的Panbio快篩,特異度將近100%,才會篩了那麼多,只得到兩個偽陽性。

台北要趕快篩,趕快匡!

基隆今天新增四十一例,但有十例是快篩抓到。他們的Rt值約1.3,已經很接近1了。桃園呢?剛好也是1.3。至於其他縣市,新增都還是個位數或十出頭。

當然高雄有些讓人擔心,然而,跟台北不同的是,雖然新增五十九例,幾乎都是複雜群聚衍生而來,而非境外滲漏。這樣的群聚就是可控。一下子看到全台新增三百多例,越來越多,當然覺得快要失控了,但你分開縣市去看,就會發現多數縣市都是可控。

我實在不願這樣講,但這是事實:你看世界各國,不是清零,就是大爆發,有誰可以把新增持續壓在數百或數千?當你放棄或省略疫調,Rt值就會等於R0值,然後每天翻倍,直到病毒自己玩累了。

日本現在就是Rt值約等於1,但每天新增五萬左右,而這樣的數字是眾多因素加總起來的結果。台灣若要不失控,就要想辦法把Rt壓在趨近1,而這樣的Rt值,當每日新增越來越多,就越難達成,因為疫調越來越困難。這時,就要加嚴防疫,讓社區強韌度提升,不然新增就會一直飆上去。

接下來,各縣市必須嚴防雙北,尤其是台北的疫情蔓延過去,造成你們的疫情失控。三月十七日至今已三周,雙北以外縣市證明疫情是可控,就只有雙北因為境外滲漏與複雜群聚較多,使得Rt值壓不下來。

我建議雙北以外縣市,對於防疫手段調整,應該因地制宜,不必跟隨雙北,因為,每個縣市的疫情狀況並不一樣。如果其他縣市可以守住,就有機會幫忙雙北圍堵。須知越南疫情其實已經大幅緩解了,未來入境陽性數目一定會持續下降,只要大家再多挺一陣子,不讓疫情失控,那麼境外滲漏就會減少,雙北疫情也會更好處理。

(資料來源整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資料來源整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