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本土病例持續增加,全台三級防疫警戒,所有人群聚集的健身房、運動中心全都關門,民眾也應該儘量待在家,想要維持以往的運動習慣,成為一件困難的事。許多人担心每天居家看電視吃零食,體內熱量都消耗不掉,很有可能體重增加肥胖。究竟待在家能做什麼運動?台灣復健醫學會與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合作,製作「新冠疫情下的運動指南‧懶人包」,推薦大家居家做中等強度運動,一樣擁有良好身體機能,強化抵抗力,對抗病毒威脅!
疫情下運動有3大好處:減少焦慮壓力、調控免疫系統、減少重症風險
在疫情下運動有3大好處,包括:減少焦慮壓力、調控免疫系統、減少重症風險。建議一週累積做到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至少 2 個時段肌力訓練。但是,並不是運動強度愈高愈好,若平常不習慣高強度運動,突然做超過9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反而會對免疫系統有害。
建議防疫在家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調控免疫系統,減少感染病毒後變成重症的風險,也可以降低焦慮與壓力。至於,什麼是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用運動時的費力程度當指標,例如一邊跑步、一邊能夠簡短對話交談,大致即屬於中等強度運動。或用年齡計算心跳儲備率,公式如下:
(220-年齡-休息時的心跳速率)x(40-59%)+休息時的心跳速率
因此,不管你是原本規律上健身房或戶外運動而今被迫中止、沒有染疫居家隔離中,或是不幸染疫的的狀態,都應該依狀況調整,維持運動習慣。
建議做哪一些運動呢?在室內運動,可以選擇跳繩、爬樓梯快走跑步機快走或跳舞等,以及別忘做肌力運動,例如伏地挺身、深蹲、階梯有氧等。
為了提供大家在疫情下的運動建議,台灣復健醫學會與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合作,製作「新冠疫情下的運動指南‧懶人包」,希望讓喜愛運動的每個人,在疫情警戒中安全的運動,維持良好的身體機能抵抗力,在這場持久戰中,打敗新冠肺炎病毒!
陳渝仁醫師、林杏青醫師、黃世綱醫師共同製圖







口罩脫下直接放桌上?醫師提醒:脫口罩4要訣,別犯3大NG!
更年期不是只有熱潮紅、夜間盜汗〜小心併發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3大婦癌
減重、甩掉脂肪必吃維生素B群?藥師:聰明搭配這些狠角色促進代謝、清毒素
臺灣HIV感染者逾3萬6千人!終結愛滋不只靠藥物,醫病共享決策是HIV照護新潮流
長庚醫療榮獲衛福部社研卓越獎!以科研實力、人才深耕與公益使命奠定醫療典範
心搏過緩治療新紀元!全台首度導入「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具3大突破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