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会两两一组,总共有195组。参加者可从每组问题中挑选喜欢的来回答。每次回答都会得到金钱,最少美金1分,最多4分。获得的金额会依回答的问题而异。
结果得知大多数的人会倾向回答针对个人的问题。就算能获得的金额比较少,大家还是会选择回答自己的事情。
平均来说,参加者主动放弃了原本能获得金额的约20%,选择说关于自己的事。
的确,在日常生活中,人类有喜好说自己事情的倾向。调查显示,日常会话的30~40%,会花费在阐述自身经验或个人人际关系的话题上。
观察部落格、脸书、推特等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会强烈的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在不是对特定人物发话的SNS上,发出的信息大部分是在说自己体验了什么、如何感受,有何种想法。
近年来有人对SNS泼冷水,批评说:「刻意晒自己的隐私,哪里有趣了。」
但如果知道Mitchell 博士等人的研究,就会知道那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揭露自己是一种快感」这项基本的脑部生理,才会有那种单方面的误解。
心理咨商师或精神科医师刚开始会一边点头,一边聆听对方说话。这个初期步骤称为「接纳」,教科书上说目的是为了「获得对方的信任,以加深彼此的感情」。这种说法当然正确,但除此之外,肯定还有满足对方快感这种心理疗法上的意义吧。
本文出自台湾东贩《大脑跟你想的不一样》

超愛FB打卡.傳照片.發動態!這2種人格最愛現?
氣氛加溫有訣竅!先聊共同看見的事實,為對話暖場
看到FB照被按讚?研究:大腦感受與贏錢相同!
護理女神猝死,黃明志疑搜出「愛他死」!楊聰財醫師:「愛他死」4大致命風險
少子化衝擊,血液存量面臨挑戰!新版「捐血者健康標準」擴大捐血族群
今年流感病毒株大魔王是誰?什麼是流感三部曲?「流感重症OUT!」衛教開跑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