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習成效的隱藏版因素
我實在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採取同樣的學習法,為什麼每個人效果差這麼多? 甚至許多我認為有效的讀書方式,對其他學員來說卻一點也不受用。
想著想著,我開始將解惑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腦科學專業領域。思考過許多可能性後,終於讓我碰上了第一章提到的K先生和N先生。
親眼目睹他們的差異後,我靈光一閃:「原來會讀書的人和不會讀書的人,差別在於大腦的使用方式!」
若這項假設為真,我就必須稍微修改學生時期想出的「學習成果方程式」。
也就是說,即便學習法再出色,只要不適合自己的大腦,耗費再多時間也不會帶來成果。
現在的我認為,以下才是決定學習成效的最強方程式。
學習成果=內容× 學習法× 適腦性
除了前述提及的內容與學習法之外,我加上了「適腦性」這項新的要素,意味著內容、學習法與大腦運作模式的契合度。
這項方程式的特色,在於每個要素之間會發揮相乘的效果;既然是相乘,就代表只要任一要素為零,學習成果也會歸零。
換句話說,無論你選擇的內容和學習法本身再出色,只要和你的腦袋合不來,也是白費力氣。
第二章的主題就要探討這第三項要素—適腦性。
提升適腦性,就有辦法採用更有效、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法。現在之所以無法發揮預期的學習效果,或許是因為你採取的學習法不具有適腦性。
本文出自今周刊出版社《大腦最適學習法》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