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9/12/25 下午 02:51:27

总是觉得压力大、好焦虑?专家带你正念思考、静心更放松

(關鍵字: 壓力 , 瑜珈 , 正念 , 靜心 , 吸引力法則

静心可分成许多不同类别:专注静心、禅修静心、超觉静坐、内观静心、昆达里尼静心等—这只是一部分。有些派别将静心分成五种,有些细分成二十多种。这本书中,我们将静心分为三类:正念、静心、显化。就像吃了汉堡以后,你身体的反应和喝了奇亚籽果昔不一样,不同的静心法也会刺激不同的大脑区块,需要不同程度的投入和时间,对你的表现也会有不同的影响。

那么,我应该练习哪一种?

答案因人而异,最终只有你自己能回答。我想尽我所能提供你需要的资讯,让你能清楚地根据资料和自身体验为自己决定。在这本书里,我会反覆提到两种方法:(一)Ziva 静心,这是我亲自授课和线上课程中教授的静心法;(二)Z技巧,从 Ziva 静心发展出来的版本。Z技巧也结合了正念、静心、显化这美妙的三大元素,但是方法更和缓,适合所有人。我亲自授课时,可以为学生念梵咒、一一训练或亲自引导,但透过书本则有其困难,因此设计了一套让你自行练习的方法。

开始前,我们先厘清正念、静心、显化之间的差异,后续章节会逐一讲解。先从前两项说起:正念与静心。很多人会以为两者是一样的,甚至把它们当作同义词交替使用。这是不对的,尤其这两种练习法都渐受欢迎。其中一种是僧侣修行用的,另一种则适合生活忙碌、思绪繁杂的人。静心逐渐成为主流后,最好清楚说明两者的差异,才能有效沟通,不致混淆或因此感到挫折。正念是一种“引导注意力”的心智练习,练习过程需要专注。我的定义是:察觉当下,可以有效协助你面对当下的压力。

多数正念的练习,是设计来协助你观察身体、留意当下,可以完美地让你不再执着于过去或担心未来。容易混淆的地方是,许多人在谈正念练习时误用了“静心”这个词,但他们要做的是让你的思绪往特定的方向走。专心吐纳、幻想某个画面、想像一道瀑布、照著录音档里的指示做—这都是正念练习。大部分受欢迎的“静心”影片或手机应用程式,都属于正念练习。这些练习很好,也能有效改变你当下的心境,而我把正念练习当作是进入静心前的暖身跑道。正念练习让我表现已经很优秀的学生,在准备让身体深度放松、投入静心前,忙碌的脑子可以找点事情做。

正念对我来说像是前菜,而在 Ziva 静心中,主菜是静心。正念在你压力很大的当下非常有用,可以让你立刻好过一点。如同头痛时吃阿斯匹灵,立刻会感觉到效果。同理,当你压力很大时,用手机播一段能引导你专注的音档,马上就会觉得好多了。

静心,在我的定义中,是要帮助你摆脱来自过去的压力。你的身体就像厉害的会计师:你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垃圾食物,喝了多少酒—全都储存在细胞记忆里。静心让身体深度休息、疗愈,这种休息事实上比睡眠更深层。当你给身体足够的休息,身体就会知道如何自愈,并修复压力造成的伤害。体内的压力愈少,就愈容易发挥最佳表现。

我所教授的静心法源自“无为瑜伽”(nishkam karma yoga),梵文的意思是“几乎什么都不做就达到和谐”。这套方法已有六千年历史,源自古老的喜马拉雅知识系统:“吠陀”。瑜伽、阿育吠陀、风水、针灸等知识都来自吠陀知识系统。吠陀代表知识,而这套知识比埃及金字塔还早了一千五百年。换句话说,这不是什么新世纪口号或嬉皮引领的潮流。

无为静心不需要费力,不需要专心,幸好也不需要努力地“净空思绪”。我喜欢把这套静心法想成是“懒人静心”。你不必把自己想像成是黑洞般虚无,你只要让身体随兴地、自然地进入深层休息的状态。有一个工具可以帮助你进入深层休息的状态,那就是:梵咒。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