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醫執業不分科。與台灣民情不同的是,從前在中國大陸,中醫是有分科的。朱士宗老師曾經笑著和我說:「我剛來台灣的時候在台北橋一帶開業。那時候也不會講台語,我根據從前的習慣,招牌上掛著『國醫朱士宗外科』。
曾有一位罹患氣喘的病患,人家介紹他來看診,結果病患走到門口看到招牌,心裡想,我這個是氣喘,怎麼會是找外科醫師看呢?於是轉頭回家。後來,聽人家建議,他的氣喘一定要來找我,所以又來到我診所門前觀望,駐足想了幾分鐘,還是決定回家不看了。
過了一陣子,又有人介紹他來,一共3次,他終於下定決心走進來掛號。後來,氣喘看好了,病患和我說起這件事,我才恍然大悟,把招牌上『外科』兩個字拿掉。」
對於朱師這段話,我個人的體會是這樣的。過敏性皮膚炎看似簡單,用藥不會很雜,但若能掌握用藥訣竅,一理通、百理同。推而廣之,內婦兒科疑難雜症,臨床用藥自能得心應手。
朱樺老師曾經說過:「臨床開方就好比做菜,要是人人都說好吃,那就八九不離十了。」在我的感受裡,處方開甘草,就像是做菜時加味精一樣。加少許的甘草來調和諸藥,就像加味精,可以增添食物的風味。但是甘草不能大劑量濫用,少量的甘草有消炎的作用,大劑量的甘草卻像類固醇,吃了會水腫。
觀看朱師這幾張處方,用藥相當精準。如同朱樺老師說的:「我們家屬於江浙派,江浙一帶用藥的特色在於『清熱藥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