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界对该疾病的认识增加,在诊断干癣性关节炎上,医界已发现可用“肌腱附着点炎”来做鉴别诊断,以区别易混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谓肌腱附着点炎是指韧带附着在骨头的地方发炎,常见肌腱附着点位置包括脚后跟及足底筋膜疼痛。若有肌腱附着点炎,就比较偏向干癣性关节炎的类型,因此可作为干癣患者自我评估项目,如早上起床落地的剎那非常疼痛,就应考虑进一步至免疫风湿科就医。
干癣性关节炎治疗目标:推迟关节损伤
在干癣性关节炎的治疗策略上,黄文男表示,医生会先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再依循治疗准则给药,包括消炎止痛药、少量的类固醇、免疫调节药,或是使用近年发展的生物制剂。而生物制剂有不同的作用机转,临床上较常使用的有肿瘤坏死因子、介白质12/23、以及介白质17等。研究显示,这种介白质17的生物制剂可同时治疗干癣及干癣性关节炎,不但可以改善皮肤病灶,也可推迟关节损伤。
黄医生说,从这几年的临床研究来看,自从生物制剂加入治疗的行列,便可以期待患者达到干癣性关节炎的治疗终极目标“推迟关节被破坏”,不再因过去治疗方式有限而被束缚于过往仅让患者“不肿、不痛”的标准。
最后黄文男医生呼吁,干癣性关节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千万不要等到关节恶化才开始治疗,一旦关节被破坏后,便是不可逆的伤害!另外,也提醒干癣患者平时应评估是否有肌腱附着点发炎,或是指甲病变的问题,若有以上状况便须警觉可能是干癣性关节炎,主动告知医生,想要有精彩生活,这些自我评估点皆与干癣患者息息相关。
本卫教信息由台湾诺华协助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