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为当今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国内外乳癌罹患率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目前,乳癌为我国妇女发生率第1位之癌症,发生高峰约在45-69岁之间,约为每十万名妇女188-194人。根据卫生福利部资料显示,女性乳癌标准化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69.1及12.0(每十万人口),每年有逾万位妇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妇女死于乳癌,相当于每天约31位妇女被诊断罹患乳癌、6位妇女因乳癌而失去宝贵性命。因此,乳癌的防治着实不可不慎。
乳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那么,要怎么防治呢?其实,透过适当检查,可显着提高乳癌发现机率,并改善病程预后。而诊断乳房疾病常用的标准模式,共包含:临床医师病史及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包含乳房X光摄影、乳房超音波)、细胞或组织学检查 (包含细针细胞抽吸检查、粗针核心穿刺术),分别介绍如下:
医师临床检查:包含病史询问、乳房理学检查,由医师实际诊察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
乳房X光摄影:目前已证实是筛检乳癌很好的工具,目前国民健康署针对45-69岁的妇女、及40-44岁二等亲内有乳癌家族史者,提供每二年1次免费的乳房摄影。
乳房超音波:没有辐射线的担忧,对于年龄小于35岁,或乳腺较为致密的女性,超音波是优先选择。
细胞或组织学检查:当发现可疑影像时,可进一步安排细针细胞抽吸检查、粗针核心穿刺术等方式作进一步检查。
谁是乳癌高危险群?
初经较早 (早于11岁)、或停经较晚 (晚于55岁) 者
未曾生育、或30岁以上才生第一胎者
长期使用贺尔蒙补充剂
具乳癌家族史,尤其母亲或姐妹曾罹患乳癌者
曾患一侧乳癌者
饮食偏向高脂肪食物者、酗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