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7/17 上午 11:31:41

疫情壓力醫護焦慮、憂鬱知多少?美醫學期刊揭:醫護最在意5大面向

(關鍵字: 身心健康 , 疫情 , 醫護 , 醫療人員 , 建議

自五月中旬國內COVID-19疫情快速攀升以來,全國人民陷入前所未有的集體恐慌,肩負著診斷疑似染疫者與治療確診病人重責大任的醫護人員,更是承擔了莫大的心理壓力。

依據國內外的研究結果顯示,醫護人員常見的壓力來源不外乎擔心曝露於染疫的風險、沉重的工作負擔、臨床決策過程中面臨更多道德兩難以及此類新興傳染病所衍生與過去迥異的實務挑戰。而這些壓力有可能造成醫護人員產生不安、焦慮與憂鬱等情緒,進而影響個人身心健康甚至是照顧病人的品質。

醫護人員最為在意的實際需求可統整為5大面向

去年國際知名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刊登的一篇研究結果中提到,在COVID-19大流行爆發期,醫護人員最為在意的實際需求可統整為下列5大面向:

(1)不確定主管是否瞭解第一線人員面臨的壓力,所以期待能「聽我說(hear me)」。

(2)擔心能否有足夠的防護設備、是否會傳染給家人,甚至能否快速接受檢驗,所以期待能「保護我(protect me)」。

(3)擔心被發配到不熟悉的單位支援時,自己的專業知能是否足以勝任,所以希望能「做好準備(prepare me)」。

(4)擔心在自己增加工作量或因疫情停課期間,個人所需的身心支持是否能被滿足、家庭安排是否能被安頓,所以期待能「支持我(support me)」。

(5)擔心自己假使真的染疫,醫院是否會照顧自己或家人,所以希望能「關心我(care for me)」。

所以醫院的管理階層應該要先瞭解醫護人員所面臨的前述焦慮、訴求與期待,並把焦點放在解決造成這些焦慮的問題上,訂定相關配套措施,為醫護人員提供具體支持,才能真正減輕他們的焦慮。

去年衛福部即參考上述的研究結果訂定「防疫期間醫療機構員工心理支持與協助建議措施」,本院亦依循該建議措施,自去年起有不少具體作為,如積極運用院內既有的員工協助方案、製作「COVID-19疫情期間醫療作業懶人包」,透過員工LINE bot系統進行宣達,並在此聊天機器人系統上定期邀請員工填覆「抗疫身心狀態問卷」,近日更主動徵詢員工是否有臨時住宿旅館之需求。

醫療人員在疫情下如何保持良好身心健康

統整去年台灣精神醫學會公告的「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台灣精神心理健康指引」、臺灣臨床心理學會災難與創傷心理委員會所撰寫的「針對新冠肺炎一線醫療人員的心理照護計畫」以及國際知名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的整合分析研究結果,在此提供給醫療人員在疫情下保持良好身心健康的幾個建議:

(1)首先要理解,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做為醫護人員的我們會感到有壓力是很常見的反應,但這並不代表是工作失敗或為人軟弱。適度的壓力確實有助於持續專注在工作並提昇使命感,但做好壓力管理與維持身心健康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2)與此同時,務必要照顧自身的基本需求,包括進食足夠且營養的食物、獲得充足的睡眠、從事適當的運動,並請善用自己原本熟悉的壓力管理技巧,如,聽音樂、追劇⋯⋯等,以確保在輪班休息時身心完全的放鬆。但切忌使用無益甚至是有害的因應方式,像是抽煙、喝酒或不當的使用藥物,這些長期下來反而是戕害身心健康。

(3)即便工作繁重,仍請不厭其煩地透過電話或視訊方式,儘可能地與你所愛的親友保持聯繫,傳達彼此的關愛。在職場上,可向同事、主管或其他值得信賴的人尋求互助支持。別忘了!大夥兒同舟共濟,正經歷相同的壓力,也最能同理彼此的心情,請不吝為伙伴加油打氣!本院精神科同仁在去年即結合新北市金陵女中所提供的感恩小卡與捐款,辦理了多次慰勞院內抗疫人員的快閃活動。

(4)心有餘力之際,檢視壓力對自己的影響並做反思,將有助於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然而如果壓力持續造成自己的不適,甚至感到無法承受,請務必向他人尋求協助。在本院可透過員工協助關懷專線、諮詢表單或電子信箱預約臨床心理師做諮詢,整個精神科團隊成員也持續守護全院同仁。

親愛的醫護同仁,請務必在照顧病人之餘,一定更要照顧自己!請相信我們終將克服一切,而這段歷程中的共同體驗與相互支持,在雨過天青後,會使我們更加團結!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