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職業婦女家庭、事業兩頭燒 壓力大到失眠影響日常生活,求助臨床心理師找回身心平衡
除了提倡撰寫「心情筆記」的好處外,潘奕瑄臨床心理師也分享其近期在臨床門診中收治的相關案例。現今42歲的李太太因童年時期常受到父母的冷落與批評,而養成悲觀、易焦慮的個性。
這些年來,她白天工作忙碌,晚上要面對丈夫對家務的挑剔,倍感壓力。此外,她還要管教一雙兒女,兒子雖體貼但和自己同樣容易擔憂,女兒則叛逆易爭執。久而久之,她的壓力越來越沉重,易怒、焦慮、哭泣、失眠的情況日益明顯,已影響其日常生活,於是前來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求診。
經醫師評估她長時間處於憂鬱、緊張的情緒中,長期下來將無法負荷,若不調適恐有心理疾病的風險,故轉介給臨床心理師。經教導李太太覺察情緒與放鬆的技巧,並陪伴李太太嘗試用不同方式與家人溝通,兩個月後,李太太學會調適壓力,也找到生活與心靈的平衡。
「心理健康」不是每天都很快樂、沒有壓力,而是能從生活裡的喜怒哀樂彈性調適,專家傳授2技巧助放鬆
潘奕瑄臨床心理師也補充說明,許多人認為「心理健康」就是每天都很快樂、沒有壓力,但真正的心理健康,其實是能夠從生活裡的喜怒哀樂中適時彈性調適。因此,不要過度害怕負面情緒,也不要責備身邊情緒低落的朋友,建議民眾不妨可於平時透過下列2種方式,學習放鬆技巧,來幫助排解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