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11/1 下午 06:46:46

不让自己的付出变得廉价!拒当讨好型人格,人际关系保持一点距离更美好

(關鍵字: 性騷擾 , 人際關係 , 社交 , 討好 , 距離

人与人交往,心理上都是有一个空间距离的,所谓的“亲密无间”是不存在的。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witchell Hall,Jr)把人际交往的身体距离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种是可以肌肤相触、耳鬓厮磨的亲密距离,限于恋人、夫妻、父母与孩子,以及特别贴心的同性朋友之间;一种是身体接触不多,但可以握手及友好交谈的个人距离,限于熟人、一般朋友之间;一种是又远了一步的社交性、礼节性的社交距离,工作场所和社交聚会中通常保持着这种距离;最后一种是公众距离,适用于演讲者与观众、领导者面对下属讲话等公开场合。

这四种不同的身体距离对应不同的人际关系和情境,在不同的情境和关系下,人们保持与之对应的空间距离,否则就会出现心理不适。比如,拥挤的公车上,亲密的情侣可以毫无顾忌地拥抱,但陌生人之间都僵直着身体,尽量保持彼此之间的距离。不然,就会觉得尴尬和不舒服。

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们大多懂得运用距离效应,根据彼此的亲密关系程度来不断调整双方的心理距离。当有人破坏距离效应,比如一个不属于自己亲密距离范围内的人,随意闯入了自己的亲密空间,那么自己内心就会有不适感,然后出于自我保护,就会做出相应的距离调整,比如自己后退、拉大距离;或者进攻、逼退对方。总之,我们和别人保持在一个相对舒适和安全的心理距离。

但对于“讨好型人格”的人来说,他们缺乏这种调整人际心理距离的能力。他们与人交往,本着与人为善的原则,无论亲疏远近,对谁都笑脸相迎,都顺应别人的要求,朋友有需要,再难都会挺身而出,有求必应,不懂拒绝。当别人习惯了他的给予、付出、帮助,也习惯了对他提出要求,一而再、再而三,没有底线地向他索取,向他求助;甚至开始拿他不当回事,肆意侵犯他的利益,还在心里笑他傻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会感知道这种突破安全心理距离的进犯,并感到不舒服。但是他不懂得如何调整距离,维护自己的心理边界,只一味地忍让,继续面带笑容,承受这种进犯。久而久之,便只为别人而活。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