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台灣十大死因榜上常客,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全台約有200萬糖尿病友,2022年糖尿病死亡人數為12,289人,等於平均每小時便有1人以上死於糖尿病。蔡怡瑄營養師表示,除了年長者罹患糖尿病的比例漸高,飲食西化還有不良的生活型態,也造就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
不過,台灣糖尿病人口一直居高不下,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大眾對糖尿病飲食、治療的種種迷思,導致糖尿病控制不易。蔡怡瑄營養師來幫大家破解幾個最常被問到的「你可能不知道的糖尿病迷思 」。
迷思一/不愛吃甜就不會得糖尿病?
「你就是因為吃太多甜食,才會得糖尿病!」不少糖友都曾遭受這種指控,不過,吃過多甜食雖然會「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卻「不是」唯一,或直接造成糖尿病的因素。
不只吃過多甜食,如果常常吃油炸食物、零食或過量攝取任何食物,都會造成肥胖,而變胖就是靠近糖尿病的一大步!
1.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就會是正常體重的2倍,胰島素的分泌量也可能異常增加。
2.肥胖者對胰島素的需要量增加,因此身體會提升胰島素分泌,長期習慣高濃度胰島素環境,細胞對胰島素的胃口就變大了,如果不給細胞更多的胰島素,血糖就降不下來,這就稱為「高胰島素血症」。而高胰島素血症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都有絕對關係。
所以胖才會得糖尿病,瘦子就不用擔心了嗎?
迷思二/瘦子就不用擔心糖尿病?
年輕又瘦小的病人,除了可能是先天胰臟β細胞損害,胰島素絕對缺乏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體重雖輕,卻飲食不均衡,時常暴飲暴食也會讓你成為糖尿病高風險族群。
1.不健康飲食習慣,像是常吃高油脂食物會加重胰島素阻抗,細胞假裝沒看到胰島素的訊號,導致葡萄糖無法被利用,血糖濃度就會一直很高。
2.平時吃不多,卻喜歡不定期暴飲暴食容易讓血糖突然飆高,胰臟細胞就必須加班趕工,分泌更大量胰島素把血糖壓下來,久而久之也容易彈性疲乏,引起高胰島素血症。
3.熱量攝取不高,但整餐都是高GI(升糖指數)食物,雖然不會讓你變胖,卻會讓血糖變得很不穩定,長期下來同樣會提高糖尿病風險。
迷思三/吃多、喝多、尿多就是糖尿病?
當血糖升高到180以上,腎臟就很難將過多的糖再吸收,因此糖就會帶著身體內大量水分一起排出,造成脫水、口渴症狀,此時細胞利用糖的效率變差,沒有獲得足夠能量,便容易感到飢餓,因此造成「吃多」、「喝多」、「尿多」三多症狀。
不過,還有這些原因也可能出現「假三多」症狀!
往下看...
不過,夏天待在冷氣房水分蒸散多、天氣炎熱排汗量增加、腎臟功能衰竭或膀胱無力等症狀都可能導致排尿增加、飲水量上升。而如果只是食慾較好,沒有明顯體重減輕症狀也無須太緊張,如果懷疑自己可能罹患糖尿病,可以先在家或社區醫院測量血糖是否在正常範圍(空腹<100mg/dl,飯後2小時<140mg/dl),若超過此範圍則應至醫療院所進行空腹血糖測試,以及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確認。
迷思四/糖尿病最好少碰澱粉?
現在不少糖尿病患、肥胖者或單純想控制體重的民眾,都會自動減少澱粉攝取量,甚至完全不吃飯、麵,不過營養師告訴你,澱粉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飯、麵等全榖根莖類,是我們飲食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來源,而碳水化合物能有效轉化成葡萄糖,提供身體活動和細胞所需的能量。可見碳水化合物仍是重要的營養素,過度減少醣類攝取反而不好,更可能因吃不飽增加蛋白質和油脂攝取,增加肥胖風險。
糖友們不用害怕澱粉,只要記得「定時定量」,並盡量選擇「非精緻」、「低GI」的全榖根莖類,少吃精緻糖就不用擔心血糖飄忽不定喔!
所以只要靠「吃」就可以控制糖尿病了吧!好怕打胰島素就會洗腎...
迷思五/糖尿病只要開始打胰島素就要去洗腎了?
許多人認為,施打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下下策,更多長輩覺得注射胰島素會「害你洗腎」、「眼睛瞎掉」,其實一般人都會自行分泌胰島素,胰島素並不會造成洗腎、眼盲,糖尿病控制不好才會導致腎病變、眼睛損害。
其實胰島素並非所謂「後線藥物」,臨床亦有研究顯示,較早開始使用胰島素有助於控制病情和維持胰臟功能,
不過施打胰島素和口服藥物相比較為不便,且多數人會抗拒自己打針,所以注射胰島素才常常被延後使用。
因此不要抗拒使用胰島素,如果對胰島素注射有顧慮,都可以和糖尿病共照團隊醫師、衛教師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