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痛到受不了時,還會去撞牆,很想拜託醫師幫忙剖開腦袋洗一洗,看會不會好一點?」一名年近年近六旬的蘇太太,長期頭痛到眼淚狂噴,嘗試過民俗鎮邪儀式、草藥偏方、拔牙等治療方式,甚至被身心科醫師判斷為身心病症所致,即使長期服用高單位止痛劑和止痛針仍無法緩解疼痛,無奈地想找醫師剖開腦袋清洗一下。幸運的是,頭痛20多年後,患者終於在磁振造影和神經外科醫師的協助下,確診為三叉神經痛,並經顯微血管減壓手術獲得改善。
擅長女紅的蘇太太表示,20多年來習慣性單側頭痛,腦袋就像裝了不定時炸彈,有時一天痛1~2次,有時好幾天才痛一次,且每次發作就像刀割般尖銳,痛到眼淚直流,即使隨身攜帶高劑量止痛藥服用,仍無法緩解疼痛,反而因長期吃藥而引發胃潰瘍。
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林英超表示,蘇太太長期飽受頭痛的困擾,經核磁共振和血管攝影檢查,並根據疼痛部位、型態和對止痛藥的反應加以判斷,是因血管緊靠三叉神經造成壓迫所引發的三叉神經痛。
林英超醫師進一步說明,三叉叉神經從腦幹出發,在顱底位置,掌管半邊臉的感覺,當神經受壓迫刺激就會覺得疼痛,三叉神經有三個分支,比較常見疼痛發作的位置在第二、三分支,也就是從顴骨下面、耳前到嘴角邊,蘇太太的三叉神經痛位置比較不常見,是第一分支,疼痛部份靠近太陽穴上面,耳上或耳後,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找到病因。三叉神經痛的特色是「隨時發作」,舉凡洗臉、刷牙、說話或咀嚼都可能誘發疼痛。
醫師表示,造成三叉神經痛的原因通常是隨著年紀增長,血管受血壓撞擊,導致延長、彎曲,進而壓迫靠上神經,引發三叉神經劇烈的疼痛。一般來說,藥物控制效果不佳時,可透過「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從耳後進入到三叉神經,隔開三叉神經與血管,使疼痛在術後數日內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