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诀2/建立与维系信任关系
要孩子愿意坦承自己在学校所犯的错,当中关系到“信任”两个字──对于孩子来说,眼前是否有他值得信任的父母。或许你会举牌抗议,我们做父母的当然值得被信任啊!但关键在于是孩子觉得“信任”,而非我们自认可以“被信任”,这是两回事。
信任的建立与维系,是亲子彼此在生活中一点一滴、一点一滴,慢慢透过实际互动而产生的感受。有了信任,进一步要坦承就相对容易些。信任不是用喊的,而是需要细心经营。想一想,今天我们做了什么事,让孩子对我们多了一份信任?
秘诀3/破除孩子对免责的期待
孩子避重就轻,多少暗示着期待免责。逃避责任虽人之常情,却不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但是,想要孩子有所改变,我们不得不思考:孩子对于“责任”,心里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看法?他可以承受的责任到哪里?请留意孩子面对责任时是否像碰到臭鼬,马上就想逃。你可以问问孩子:“这件事,你该怎么负责?”先让孩子自行拿捏责任的轻重。
秘诀4/详细说明完整的事实
如果孩子选择避重就轻,但你已从老师提供的书面数据、联络簿上的记录、简讯、微信或电话内容中,了解详尽过程,这时,你可以考虑让过程详细地摊在阳光下,让孩子了解你的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版本。
请他针对这份“老师版本”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是否有不同的见解。在提出这份详细说明之前,请尊重孩子的感受。并不是把证据握在手上强迫他承认,而是让他了解,虽然他选择避重就轻,但相对完整的事实就在眼前。现实,终究是需要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