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当孩子犯了错时,在被询问或关注的当下,总是很自然地选择避重就轻。从生存的角度来看,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回避危险的本能,至少可以不用直接面对不可预知的后果。
没错,我们都希望孩子勇于认错。但很残酷的是,做父母的却不太爱处理孩子在学校惹的祸。以下的例子便是孩子放学回家后,许多家庭常见的亲子冲突对话。
“你今天在学校到底又给我惹了什么祸?你看你,老师来简讯,要我明天到学校一趟。你也给我帮帮忙好不好?你以为我时间那么多,爱往学校跑?多少也给我点面子,好不好?”志明刚进门,妈妈就对他怒吼。
“拜托,又没什么事,老师还真无聊。”志明抱怨。
一听志明反驳,妈妈更火大了。“无聊?你没做什么坏事,老师干嘛找我到学校?更何况这又不是第一次。你到底做了什么好事?”
“就和同学吵架而已啊!”志明不耐烦地回应。
“吵架而已?你骗谁啊!吵个架,爸妈就要到学校?你给我好好地说清楚,不然等到晚上你老爸回来问,你就倒大楣了。”妈妈继续骂。
“啊!就意见不合啊!”志明简短回了一句。
“意见不合?就这样?”妈妈问。
“不然怎么样?”志明反问。
妈妈继续打破砂锅问到底。“怎么样?你们老师简讯里提到有同学受伤,对方家长明天要到学校理论。还在给我就意见不合?骗谁啊!你到底今天在学校干嘛,为什么让同学受伤?”
“我怎么知道?”志明说。
“怎么知道?天啊!难道还要我来仔细告诉你今天在学校发生什么事?”
妈妈质问,但志明避重就轻。
“啊又没怎么样,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