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惊小怪?你到底说不说?”妈妈问。
“要说什么?”志明就是不正面响应。
当类似的情况发生,你是否也像志明的妈妈一样像警察做笔录,咄咄逼人地要孩子就范?
可以预期的是,这种原地打转的“循环式”对话,最后只会把孩子愈来愈推往避重就轻的方向。于是爸妈常有这样的疑问:“要说什么?拜托,这个问题怎么反过来问我?”
你也可能会不服气地想:“要说孩子忘了细节嘛也不是,毕竟他聪明得很,当然清楚事情的严重性。”
你多少明白,每回孩子在学校犯了错,回家后他那闪烁的眼神、含糊其辞的响应,都在暗示你,他又惹事了。但每次当你继续追问时,孩子的心虚模样及那副“拜托,又没什么事”的无所谓态度,却常让你一方面气得牙痒痒的,一方面却又没辙,莫可奈何地不知道该如何问下去。当孩子老是避重就轻,爸妈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自我的秘诀指南
秘诀1/孩子懂得权衡轻重了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勇于认错,但毕竟这是一个理想。当孩子犯了错,很自然地或多或少会避重就轻,以回避可能遭受的处罚与后果。
一想到“避重就轻”这句话,难免让父母感到浑身不舒服,觉得孩子好像在诚实上打了折扣,总是回避主要的问题,而谈些无关紧要、细微末节的小事,不太愿意面对现实、承担问题,而选择逃避。
但反过来看,孩子懂得“避重就轻”也告诉了我们,其实他懂得如何衡量事情的轻重缓急,对于事物的了解和自己的利害关系,是有判断力的。这一点,我们可以感到欣慰,这多少是一种孩子成熟了、社会化的展现。或许我们可以思考的是,哪些事情会让孩子决定要避重就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