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以麦克的教学为例。麦克指出,通常在确认教学目标后,他便会去阅读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加以调适,然后整理成学生“可驾驭”(can handle)的学习资料后才复印并发给学生一人一份。为何以“可驾驭”作为调适学习材料的原则?他指出,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材料必须是学生可以处理的。
他也进一步指出,随学生年级越来越高,他也适时地“放手”,他会逐渐减少学习鹰架提供的次数,改以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所需的学习资源为替代,此时,作为学习工具的平板、电脑等,往往是学生自主学习时重要辅具选项之一,简言之,由于没有固定一本教科书,数学教学还包括了“学习如何学习”能力的培养。
此外,值得一提是,由于没有固定一本教科书,数学课堂上,倒非常仰赖透过笔记本来学习。事实上,在个案学校,几乎所有学科教学都运用笔记本(学校免费提供)来帮助学习,学生会将上课重点、任务内容、思考过程、评量结果等,一并写在笔记本,日积月累下来,笔记本上不仅记录了所学的数学知能,甚至还有以文字表征的反思札记,可说同步完成了个人学习历程档案的编辑。
兹以一位学生在学习“几何”单元后的自我反思为例如下:
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至少对我来说是。还有,我们可以独立工作、靠自己来解决问题也很棒,而非将老师的绘图和板书加以复制而已……此外,描绘出图的特性并为它们做出说明也很有趣……(七年级学生数学笔记本某页,2018)
据此,亲师生或许更能看到学生学习的轨迹,也提供相关利害关系人反省数学教学历程,甚至大部分教师(不仅数学科)也都将笔记本书写作为评量项目之一,足见师生对于笔记本的重视甚于单一版本教科书之运用。
整体来说,芬兰课室并非不强调使用参考书或教科书,事实上,在班上仍列有多个版本的数学书籍随时备用,惟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师生不过于依赖这些书本,在不胶着于单一学习资源方式和来源下,他们更重视的是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然此也相当倚重于教师专业教学设计能力、多样化学习资源的无偿提供且易于取得等。
本文出自远流出版《我在芬兰中小学做研究的日子:芬兰中小学教育现场课室亲身观摩365日》一书

宅在家好無聊?圖解6招親子運動 防疫不出門也能幫孩子放電、強化防護力
陳意涵自曝懷孕只胖4Kg!產婦怕醫師嫌太胖或太瘦,控體重數據告訴你
關節像氣象台一變天就痛?小心類風濕性關節炎找上門,3證型這樣調理
膝關節手術精準醫療新視界!馬偕啟用「電腦機器手臂輔助全膝關節置換」
非洲豬瘟是什麼?人吃了病豬會被傳染嗎?如何遠離非洲豬瘟威脅?
手機成為青少年家庭衝突導火線?親子溝通是關鍵,讓數位生活不再「失控」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