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胎照书养”是很多新手爸妈的写照。我(老婆)虽然身为专业医疗人员,当自己变成爸妈的角色的时候,仍然会到处看文章、查数据,宝宝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当成天塌下来。听说最近妈妈界流行两个流派:百岁医生和亲密育儿法。各有各的理论依据,到底该用哪一套方法,各界反应也不一。婴幼儿的教养一直很不容易研究的困境之一,就是我们都经历过这一段,可是我们都忘记了。就像太阳花女王说的一样“谁没有过去~~~”,只是我们都忘记我们的曾经。不论是何种方式,新手爸妈最常面临到的第一道关卡就是婴儿的哭闹。
宝宝爱哭哭,但宝宝不说(为什么)。记得老大出生的时候,老婆很勇敢的挑战母婴同室,每次他一哭,老婆就要检查一遍是不是饿了(尝试喂奶)、是不是尿布湿了(打开来看)、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全身上下翻一遍)。全套做完以后都不是,逗弄他也无效,才抱起来哄。这时候也不知道是哭累了还是怎样,一抱起来很快就安静了。
后来老二跟老三,比较熟练的状态下,前面的全套大概只需要半套就能排除肚子饿尿布湿,接下来直接就把宝宝抱着走来走去哄。说也奇怪,只要一坐下来宝宝又会崩溃,但是站起来就好了。因为都需要站着抱哄,有时候还需要走来走去,老婆难免会抱怨觉得很累,一直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没想太多,安慰她说这样可以顺便减肥很好啊,但是听到我这样讲的老婆脸色不是很好看,为了看到明天的太阳只好赶快搜寻一下学术论文。
没想到真的给我找到一篇很有趣的研究,也许可以给我们一点点线索(和给我一条活路)。
这是一篇发表在《Current Biology》的研究,由日本的理研Brain Science Institute的“亲和性社会行动研究チーム”所做的研究。首先他们先找来几组妈妈跟六个月内的婴儿,测量这些婴孩的心跳、肢体动作和发出的声音(包含哭闹声)。发现当妈妈将婴儿抱起来走动(carrying组)时,不论有无继续哭闹,心律都有下降的现象。而活动度以及发出声响的部分也明显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