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健食品吃錯恐出歹事!藥師呼籲:服用這3類藥物者要當心
除了和大家解釋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差異,王平宇藥師也強調,民眾服用保健類食品前,一定要先釐清食用原因,評估是否符合自身需求,且了解建議攝取量為何。尤其是,因慢性疾病正在服藥者,更要清楚該食品是否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以免食補不成反傷身。一般臨床常見易產生交互作用者有,抗凝血劑、降血脂藥物、免疫疾病藥物等3類藥物:
類型1/抗血小板、抗血凝劑:
勿自行使用魚油、銀杏、維他命E等具活血功用產品,以免導致皮下出血、胃出血、血尿、出血性腦中風等出血風險上升,建議先與醫師討論。
類型2/降血脂藥物:
需避免與同樣具降血脂作用的紅麴併行服用,因二者並用時,如同提高藥的劑量,藥品的作用與副作用都會加強,可能導致疲倦、黃疸、肝指數上升、發燒、全身無力、肌肉痠痛、深色尿液等副作用發生機率上升。
類型3/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之藥物:
需避免與人參、牛樟芝、靈芝等具刺激、活化免疫系統功用者併用,以免藥物治療效果下降,導致疾病加劇。
此外,高血壓與腎臟類疾病患者也避免大量食用雞精、蜆精、食補液等高鈉補給品,以免加重病情。最重要的事,王平宇藥師提醒,許多民眾認為「只要將時間錯開就能避免交互作用」;但事實上多數藥物的作用時效為24小時,無法靠錯開時間減緩交互作用。建議民眾若真的有服用保健食品、健康食品需求,應先向醫師、藥師諮詢,避免弄巧成拙,產生不良影響。

多吃鳳梨、少碰蘑菇,私密處零異味?營養師5妙招,吃對提升「妹妹」保護力
胃食道逆流和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名醫教你善用腹式呼吸自救,不再火燒心
換季飽受頭暈目眩、天旋地轉所苦?女中醫教你DIY加味紅茶,舒緩暈眩不適
長庚醫療榮獲衛福部社研卓越獎!以科研實力、人才深耕與公益使命奠定醫療典範
臺灣HIV感染者逾3萬6千人!終結愛滋不只靠藥物,醫病共享決策是HIV照護新潮流
心搏過緩治療新紀元!全台首度導入「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具3大突破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