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带原者小心,体内的病毒量越高,肝硬化与肝癌风险就越高!1名妇女罹患B型肝炎多年,定期抽血检查肝功能指数(GOT、GPT)皆正常,但是病毒量飙破上亿,该名妇女很担心,可是在台湾健保给付的条件下,肝功能异常者才可以治疗,所幸自费治疗后,病毒量已经明显下降。
台湾南投医院洪弘昌院长表示,B肝是台湾肝病的头号凶手,病毒量的多寡不一定要治疗,且健保给付会以肝功能指针(GOT、GPT)为依据,但病毒量高的患者是肝癌、肝硬化的高危险群,因此医生会依据病人的肝功能、病毒量做参考指针,评断病人是否需要近一步积极服药治疗。
病毒量高,经过与医师讨论,可考虑自费服药治疗
如果肝功能指数超出正常值,表示肝脏正在发炎,但是肝脏发炎与其体内的病毒数量是不一定正相关的,目前B肝、C肝的治疗,健保给付的规定是以肝功能异常为前提,肝指数(GPT)达80至100之间,约为正常值2倍以上,且持续逾3个月,同时病毒量超过2000者,就可接受预防性治疗。
病毒量低也别轻忽 仍然有罹患肝癌机率
如果病人的状况未达台湾健保给付标准,但仍感到担心时,可在与医师讨论后,考虑自费服药治疗。其实,除了B型肝炎带原者体内的病毒量高要注意,小心肝癌风险提高。但是,也别以为病毒量低就能轻忽,台湾曾经有研究追踪B肝患者长达14年发现,即使病毒量低,但B肝表面抗原浓度高者,罹患肝癌的机率仍旧高出13.7倍。建议B肝患者判断肝癌风险,还是必须兼顾B型肝炎病毒量和B型肝炎表面抗原“双指标”才能有保障。
对于病毒量低、表面抗原低、罹患肝癌风险低的三低者,建议只要每年定期追踪1次即可;但是,如果体内病毒量低、表面抗原高,最好每3个月到半年就要定期追踪1次,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应该立即积极治疗。
【医生小叮咛】:
洪弘昌院长建议,避免发生肝癌,除了日常生活作息应正常、不吃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均衡饮食,还要避免吃加工食品,例如泡面、花生制品、罐头等,减少肝脏的负荷。病人如果正在进行药物治疗,最好持续2至3年的规律服药,可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肝指數正常≠肝正常 定期檢查防漏
瘦子也會有脂肪肝?傷肝NG別再犯
嗜吃甜食?小心隱性脂肪恐致脂肪肝
臺灣HIV感染者逾3萬6千人!終結愛滋不只靠藥物,醫病共享決策是HIV照護新潮流
長庚醫療榮獲衛福部社研卓越獎!以科研實力、人才深耕與公益使命奠定醫療典範
檢測脂蛋白(a),及早掌握心血管風險!創新皮下注射降膽固醇藥物新展望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