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症状多 常被延误治疗
台北马偕医院胃肠肝胆科章振旺医生强调,发炎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症,发病原因与基因遗传、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环境因子及压力等因素有关,而近来高脂、高甜度等西化饮食,也使得这类患者有增加的趋势。
而这类患者在台湾约有3000人,且有2个发病的高峰,分别为20至35岁及40至60岁,常见症状,包括有:腹痛、腹泻、体重减轻、血便、疲倦、发烧等,但由于初期症状易与痔疮和大肠激躁症混淆,因此常被延误治疗时机。
发炎性肠道疾病反复发作 体重减轻又血便
要注意的是,发炎性肠道疾病与大肠激躁症,最大的不同在于,大肠激躁症是因为紧张、压力引起自律神经失调,使肠道蠕动不正常收缩导致腹泻,大肠激躁症并非肠道发炎,所以不会有血便。
至于发炎性肠道疾病则是因为肠道反复发炎,造成肠道的伤害,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发烧、血便,以及只拉了一点,便完后还会有想要再排便的感觉,虽然这些症状不一定会全部出现,有可能断断续续,但往往会有体重快速减轻的现象。

抗發炎飲食不生病 蔬菜橄欖油上榜
變胖又懶散 當心甲狀腺低下找碴
逾半數成人曾健檢 腸胃鏡檢查增加
心臟病發作不只是胸痛,這些「非典型」症狀要小心!心臟病發作時該怎麼做?
逆轉糖尿病前期,防血糖失控!營養師籲:控制血糖5大關鍵原則
橋本氏甲狀腺炎恐併失智症,判斷力降!周宗翰中醫師:4要訣改善橋本氏甲狀腺炎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