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0/5 下午 06:58:02

美調查:青少年求助變性手術增多

(關鍵字: 變性 , 未成年 , 性別認同障礙

成長是一個很奇妙的過程,特別在青春期的時候;但對於一個從小就覺得「被生錯性別」的孩子來說,不但體會不到成長的喜悅,反而還可能透過激烈的手段企圖毀滅自我的認同。美國有數據指出,近來有越來越多「性別認同障礙」的青少年在家人的陪同下,走進醫院,進行變性手術,引發反對派人士的強力撻伐,認為此舉將對道德觀產生不利的影響。

諾曼.史巴克博士是美國醫界少數支持幼童變性的小兒科醫生。(圖片/取材自《美聯社》)
諾曼.史巴克博士是美國醫界少數支持幼童變性的小兒科醫生。(圖片/取材自《美聯社》)

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20日引述《小兒醫學》(Pediatrics)期刊的報導指出,不少孩子在進入青春期的之前,偶爾會天馬行空出現「反串」的念頭,如果從小開始就不認同自己的性別,部分醫生會把它歸類在「精神科」中的「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GID),但執筆該論文的諾曼.史巴克博士(Dr. Norman Spark)卻主張以生理的角度解釋,認為這些孩子們的腦袋結構比較接近另一個性別,最好藉由動手術的方式幫助她(他)們找回認同。

根據統計,每1萬個兒童中就有1個出現類似的狀況,而在1998-2010年間,諾曼博士任職的波士頓公立醫院就替97名孩童變性,通常在11-12歲青春期前期開始施打「成長阻斷藥物」(puberty-blocking drugs),延緩第二性徵的出現,也讓她(他)們做好永久變性的心理建設,如果適應狀況良好,則再接受後續的性別賀爾蒙注射的和性器官改造,最後還要長期追蹤,確認(她)他們有沒有出現生理或心理上的後遺症,例如癌症或憂鬱症等。一般來說,越早接受變性,出現排斥或是適應不良的機率就越低。

然而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瑪格莉特.穆恩博士(Dr. Margaret Moon)卻持反對意見,她認為讓未滿18歲的青少年變性,不但有道德層面的問題,還必須詳查父母同意的動機;如部分孩童只是對「狹義的」性別角色出現認同障礙而需要尋求精神治療,或是父母因為宗教因素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進而逼迫她(他)們變性來「解決」問題。總之,讓未成年人動這種不可逆的(irreversible)的手術是有害的。

有醫生認為,即便這些少男少女透過及早變性找回自信跟認同,仍舊擺脫不了來自同儕和社會大眾異樣的眼光,換言之,成長過程中必須克服的心理障礙不會只有自己這一關,而是一輩子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