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丈夫更甚于孩子
我在进行心理辅导时,深刻体会到亲子关系取决于夫妻(父母)关系。夫妻之间的联系越脆弱,同时母亲和孩子之间联系越强的家庭,越容易出问题。所以,我想大声向各位为人妻、为人母呼吁:“要重视丈夫更甚于孩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国家的育儿法开始传入日本,带来一股新风潮。欧美国家的育儿方法是夫妻双方一起照顾小孩,对他们而言这很理所当然,所以不用特别写出来。结果在日本却变成跳过丈夫,只有母亲负责照顾孩子的育儿情况。以结果来说,父亲免除了育儿责任,就容易专注于工作,出现轻视夫妻关系的情形。
在欧美国家,是由父母之间的爱情关系来维持育儿环境,和日本育儿环境的前提完全不同。所以,日本虽然引进新的风潮,最后却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持续维持战前父权制度下的母子密切关系。
最近二十年来,工作狂(工作上瘾症)的父亲生活在企业这个家庭中,在自己家里的存在感越来越薄弱。父亲不在家时,甚至可以看到由母子关系支撑家庭的母系制度复活。母亲像女皇一样统治家庭的情况并不罕见,种种问题都是源自于轻视夫妻关系在育儿上所发挥的功能。
讲极端一点,只要维持好夫妻关系,就能顺利解决亲子关系。关键在于夫妻是否能平等交谈,互相交流感情?是否能让孩子了解男女是可以相爱的?
父母不必在意为孩子做了什么,或是给了孩子什么,要在意的是孩子看到什么?在孩子面前演出哪一种夫妻剧本,让孩子听到哪一种夫妻对话,这才是最重要的。
脱离孩子的人生,降低父母的存在感!
孩子以观众身分,观察父母之间不断重复的行为模式。有些孩子在人生非常早期的阶段,就抱持着“男女之爱是反复的支配”这种认知。也有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认为结婚就是要像母亲那样忍耐。明明心里发誓绝对不要重蹈母亲的覆辙,但是和自己选择的男性结婚后,却发现自己仍重复做着和母亲一样的事。
这不是遗传,也不是当事人的性格问题,而是从幼年时期开始,每天所见的父母间关系,带给自己极大影响所致。因为对孩子而言,父母之间的关系就是人生的全部,就像空气一样。
若父母是一对幸福夫妻,孩子也会很幸福。母亲拥有幸福是最重要的事。不论孩子是什么情况,能够自我充实的母亲不会以期待去束缚孩子。因为就算孩子不想上学,她们也不认为这关乎到对自我的评价;就算孩子没有考上优秀学校,也不认为这种事会影响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