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不可逆的慢性肺部疾病,末期COPD患者,大部分在半年至2年之間就會死亡,且喪失行動能力。因此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出「COPD治療新準則」,同時呼籲40歲以上曾經吸菸,包括有家族病史者,應定期前往醫院接受肺功能檢查,及早發現與治療。
慢性阻塞性肺病「吸菸」是元兇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台北榮總胸腔部彭殿王主治醫師指出,「菸害」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重要原因之一。根據國健局統計,以國內450萬吸菸人口推算,135萬人都將走上COPD的不歸路,逾3成癮君子深受其害,其中近9成的吸菸人口,對疾病威脅渾然不知,導致將近1/4的吸菸者已出現呼吸道症狀,但卻僅2%的人因此就醫。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7名,健保每年支付相關花費高達270億元;但多數人未警覺到自己已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誤以為僅是身體老化導致肺功能下降,待發病時,往往已是末期,剩下不到2年性命,並且癱瘓在床,靠呼吸器維持生命直到盡頭。
COPD無法治癒但能改善
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及「慢性哮喘」,好發率極高,尤其為40歲以上吸菸的男性居多,若疏於治療,病況只會每況愈下。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最大差別在罹患族群,年輕族群較易罹患氣喘,而且是可以治療恢復的。
但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療無法恢復,只能延緩惡化及改善症狀,且肺功能快速惡化會導致呼吸衰竭,進而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的基本行動能力。因此應將肺功能檢測加入成人健檢的常規項目,並加強衛教宣導民眾,以維護國人健康。
COPD治療新準則量身訂做
彭殿王醫師強調,以往舊版僅根據呼吸道阻塞狀況進行分類的分期系統,其測量方法為第一秒用力吐氣量(FEV1)。相較於此,修訂版規範建議綜合患者呼吸量測檢查結果、症狀嚴重程度以及COPD惡化發生病史來評估治療方針。
「COPD治療新準則」不只單看肺功能數據,首要根據患者不同的表徵為基礎,綜合評估惡化風險與症狀感受,提供量身訂做的治療指引,幫助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