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90歲高齡的人就無法動主動脈瓣膜狹窄手術?台大醫院透過「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植入術」,為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開啟一扇希望之窗,此手術優點為無須如一般傳統開心手術切開胸廓,不需藉助體外循環,手術期間心臟也無須停止跳動,增加高齡手術安全性。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茂欣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是老年人常見的退化性心血管疾病,主動脈瓣膜會隨著年紀增長老化及鈣化,並且逐漸狹窄,一旦嚴重狹窄時,病患會開始出現運動時呼吸困難、頭暈目眩;暈厥也是病情惡化的早期症狀,同時可伴隨不同程度的心絞痛。
罹患嚴重程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病患,如果出現胸悶、暈眩、喘這三種症狀,往往需要以外科手術置換人工主動脈瓣膜,才是有效緩解心衰竭,並延長壽命。但是由於年長者可能合併有其他疾病,因此屬於手術的高風險族群,因此望而卻步。
以往令醫師束手無策的高齡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目前已可以運用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植入主動脈瓣膜支架,取代原有鈣化的瓣膜運作,全程無須如一般傳統開心手術切開胸廓,不需藉助體外循環,手術期間心臟也無須停止跳動,位於鼠蹊部的傷口僅約5公分長。
【預防主動脈瓣膜狹窄】
對暫無症狀者應每隔半年至1年定期隨訪檢查。
出現症狀時須及時就醫並進行有效治療。
主動脈瓣膜狹窄有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危險,在拔牙等手術前後應適當應用抗菌素預防感染,一旦感染應積極治療。
平時應適當控制 水、鹽攝入量及活動量,以防誘發或加重心衰。
嚴重狹窄者一旦出現心絞痛、暈厥及左心衰則壽限僅為2至4年,應及時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