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经验,有时在公司受了气,回家想跟另一半抱怨一下,却得到这样的反应「我不懂你为什么要反应这么大耶!」、「这件事明明就是你错啊!」儿童临床心理师李介文在其新书《你的孩子不奇怪》(时报出版)指出,临床上我也常听到这样的话:「好了啦,别哭了!」、「你跟爸妈说到底怎么了啊!快说啊!」面对这种情境,最好是孩子说得出来啦!
我相信在遇到孩子哭泣的时候,家长除了不知所措,有时也可能是焦虑、甚至生气的,请你跟我一起故作镇定,试着了解孩子可能哭泣的原因,如何让孩子愿意告诉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在于事发之后,我们第一时间的反应为何。
如果你想承接孩子的情绪,要先确定自己可以接好,而且不会搞砸。我常建议某些家长,如果教养当下,你正处在自己的情绪中,诸如工作压力、帐单压力、夫妻吵架等,请您先找个适当的理由与藉口先退场,先不要处理,或者请另一半先接手或请孩子等你一下。
不处理会怎么样吗?跟你说,我在学心理治疗的第一课,就是在教我们「不要乱讲话」,有时候,宁可不作为,也不要搞砸。
再说了,有些大人在言谈之间,也会充满着负面的想法与评价,别以为孩子都听不懂,他们知道的可多了呢!爸妈在谈到谁家的哥哥姐姐如何如何时,有什么反应、当我说到班上同学如何如何时,有什么反应,他们都在默默的观察,尤其是高敏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