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情绪非常强大也非常复杂,情绪促使我们发展社交,与重要他人情感连结让生活有意义。在发展上,孩子先得到父母的关爱,他的任性被接纳,在包容中体验各种感受,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习表达运用,最后他能说「这是我的感受,我知道情绪怎么了,我可以决定怎么做。」
人类情绪有3大类,我们会从中定义自己:
1.本能情绪:与生俱来的,有保护与生存功能,例如:喜、怒、哀、惧是全世界通用的基本情绪与表情。本能情绪会直接做出行为,像是害怕就快跑。
2.社会情绪:是社会化后带有价值观的情绪,例如:荣誉感、羞耻感。不过,每个文化的定义与内涵不同,如有些地方认为第一名是荣誉,有些地方则认为运动家精神才是荣誉。
3.复杂情绪:由两种对立情绪所合并,例如对一个人又爱又恨。当生活与人际关系复杂后,感受就不会只有「非黑即白的二分」了,同时对一个人拥有多种感受才符合真实。复杂情绪更需要学习、辨识与消化,否则很容易矛盾困惑,很多人干脆逃避、压抑。
情绪知能很重要,可惜社会反倒教压抑情绪,他们更喜欢「乖乖牌孩子」。成长中孩子压抑情绪,表面沉默,内在却消失了,如同作家黎紫书在《野菩萨》一书〈生活的全盘方式〉文章中描述:「那孩子用沉默来承载生活给她的所有考验。她很安静,而且不断加深那安静以调整她看世界的焦距。她把世界放大了,但世界在另一边却逐渐看不清她。然后她会消失,变成浮动的谜。」
儿童期尽早带孩子学习情绪,可利用绘本里的情绪画面、故事、对话,以界定情绪相关的社会情境、反应、宣泄等示范。幼儿园的孩子,建议读赖马所着《生气王子》、《爱哭公主》等譬喻的卡通情节并做讨论;小学的孩子则建议读《我的小小伤口》,它描述现实情境所带来的各种莫名挫折,厘清他们说不出来的感受。
认识情绪可从基本4大类开始,分别为「喜、怒、哀、惧」,并以能量强弱、正负向区分。强弱是指情绪能量的大小,「正向」表示充满力量,如「喜」:愉悦、自在、舒服;如「怒」:是被侵犯的保护本能。「负向」表示失去力量,如「哀」:失落(失去、落差)、难受(挫折、被否定);如「惧」:害怕(失控)、痛苦(不能解决)。如下图所示,先教孩子分辨这些情绪并表达出来。
本文选自新自然主义《教养:够好,就好》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