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仁爱乡一群采茶工人,上个月26日晚上采了茶园旁的「野菜」来加菜,没想到吃的并不是原本以为的山茼蒿,而是有微毒性的植物「欧洲黄菀」,11名食入的工人均中毒呕吐,被送往埔里基督教医院救治,目前均已康复。
食品药物管理局研检组科长林旭阳表示,最近正逢采收茶叶的旺季,南投县这群工人一起在茶园工作、一起住宿,4月26日晚上开伙时,在茶园附近采了一些山茼蒿炒来吃,殊不知吃的却是外型相似的有毒植物「欧洲黄菀」,引发集体中毒。
食药局指出,「欧洲黄菀」分类上属于菊科、黄菀属,多半分布在中、高海拔山区,因此在郊区、菜园附近及路边草丛常可见到它的踪迹,叶子的外观与同属菊科的山茼蒿类似,由于黄菀含有生物硷,误食会造成肝脏方面的损害,若误食的量过高,可能导致死亡。
近来国内已发生多起误食有毒植物的中毒案例,食药局指出共同特性皆为有毒植物与一般可食性植物的外观相似,造成民众误判,呼吁自保方法就是不要食用来路不明的植物,以免因逞一时口腹之欲,造成身体健康上无法挽回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