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般藥品、保養品或清潔用品就好,為何要用芳香療法?
人類在幾千年前就已將植物應用於生活中,包括:烹飪、美容、治病、儀式、調理身心靈各層面等等。而這些應用植物中,也有蠻多具香氣的芳香植物。所以在人類長遠歷史中的絕大多數時間裡,植物療法(包含芳香療法),是與一般藥品、保養品或清潔用品,完全重疊一起。
大約到工業革命時代,大量製造模式成為主流,加上平民經濟崛起、以及科學發展(人工合成的技術),此時才將藥品、保養品、清潔用品,徹底與植物療法(芳香療法)分開,因為它們具有穩定、易控制、成本低廉、不受氣候環境影響等優勢。
不過,人類終究發現大自然有其獨特的療癒力。有名的例子是法國化學家蓋特佛塞(René- Maurice Gattefossé)發現薰衣草精油對燒燙傷的神奇療效,而致力研究與推廣,並發明詞彙Aromatherapy(芳香療法)於1928 年首度出現於科學刊物上。因此,天然物再度納入人類的生活之中,與人工合成物並存,讓人們可以多元地選擇。
前述人工合成物的優勢,自是天然物的弱勢;例如:精油的成本並非低廉,所含成分比例也不固定,因為是農產品,易受氣候環境所影響;但這些特性反而正是其獨特之處。
芳香療法是藉由香氣植物的力量,同時調理身心靈各層面,應用時也將結合療癒與美感。反觀來看人工合成物:使用一般藥物時很少香氣令人愉悅;塗擦一般保養品時不太可能感覺心理也被撫慰;洗卸一般清潔用品時更不會突然揚升靈性;但以上這些都有可能在使用芳香療法時發生。
精油價差那麼大,要怎麼挑選?
精油就像紅酒一樣是天然農產品,會因不同的品種、產區、年分等條件的變化,而影響到精油的成分與品質。然而在挑選時還是有一些基準,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
1.不要在來路不明的通路上選購:請挑選信譽佳的精油供應商,可協助把關避免買到劣品。並瞭解其企業文化,對待大自然的態度。
2.注意精油瓶身是否有完整標示:包括正確名稱、拉丁學名、產地、成分是否天然未經添加、生產批號、有效期限、製造商資訊等。標示越完整,代表這瓶精油的生產履歷越清楚。
3.商家可明確提供植物栽種方式:因其生長條件多有不同,有些是野生採集,也有傳統栽種法,或具備有機認證及編號等。從栽種方式也能初步判斷精油氣味,如野生生長的植物所萃取出來的精油與純露,通常層次豐富,氣味也較為鮮明。
4.提供精油成分的分析報告:如氣相質譜分析表(GC-MS)。
5.充實芳療知識:透過閱讀或聽課,瞭解各種精油的特性。
6.個人可以訓練感官的敏銳度:多去體驗不同精油的香氣。
7.請專業芳療師推薦:信任其專業度,可協助挑選到適合自己的用油。
8.其他相關訊息:例如銷售店員是否專業、具備芳療知識。另外也可透過同品牌之間的不同價格比較來判斷其定價是否合理,如:若玫瑰與茶樹的定價很接近就很奇怪,因為兩者的成本差距極大。
香精、香氛、花精、花水,跟精油有什麼關係?
初學芳香療法的新手,經常會被市面上帶有「香」「花」的不同名詞搞得眼花撩亂,導致誤解這些品項的作用與療癒方向。以下整理出相關詞彙,並個別解釋他們的製作方式與作用,方便新手朋友們「名正言順」地認識這些品項。
【香精】
由人工合成的香氣,成本低廉,而且所含成分的種類少,不像天然精油成分豐富多元。作用當然也有很大差異,且缺乏了天然精油各分子間的協同作用,並不推薦使用。
如何判斷產品內含人工香精呢?有些是在瓶身上直接標示各種化學成分的名稱,但也有些是標示不明,甚至刻意混淆讓人誤以為是天然精油。
【香氛】
泛指所有含香氣的產品,例如:香氛蠟燭、香氛保養品等等,方便直接用於生活中。但因為呈現出多樣的形式,其中材質也較複雜,而香氣的部分,有些來自天然精油,有些是人工合成物,建議使用前先進一步瞭解內容物。
【花精】
以水為載體,加上陽光的曝曬,將植物的生命能量轉錄至花精中。所以花精主要應用於能量療法中,裡面成分是水、酒精(防腐),並沒有芳香分子。
【花水】
花水就是純露。因為早期最常見的純露是花朵類,例如玫瑰、橙花,所以純露又被稱作花水。但隨著純露應用越來越普及,所有可以蒸餾出精油的植物也都有純露,不只是花朵而已,因此純露是比花水更恰當的稱呼。
另外,有些不良廠商為了減少運送成本,直接將精油甚至香精,加入乳化劑後,再加上大量的水,而宣稱是花水。然而純露的芳香分子是水溶性,與精油的油溶性成分並不全然相同,兩者的濃度與作用也不太一樣。若錯用了由精油或香精製成的花水,便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不可不慎。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出版《歡迎光臨肯園精油新手村》/肯園芳療師團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