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春節年俗歷久彌新,而離台灣很近的日本,過年則是定在1月1日元旦;日本人的年俗風情很不一樣,尤其為了討吉祥開好運,所吃的食物也大不同,想要體驗日本人過年的習俗,不妨先紙上巡禮。
1868年,明治天皇登高一呼,開啟了歷史上很有名的明治維新(めいじいしん)時代;日本社會一改過去以中國為師的政策,開始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大規模地西化,幾十年間逐步地淡化掉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這當中包括了取消舊曆年改過新曆年的政策。每年的12月29日到隔年1月3日是日本法定的新年假期,因此各地都有跨年的慶祝活動,迎接新年的到來。
傳統上,日本人會在12月31日(大晦日,おおみそか)當天進行大掃除,並擺放一些應景的裝飾和食物在家中,晚上的時候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お節料理),同時打開電視觀賞每年藝能界的盛事「紅白歌唱大賽」(紅白歌合戦);比較特別的是,日本人喜歡在除夕夜的時候吃傳統的蕎麥麵(年越し蕎麦),有延年益壽、家運延長的意涵。午夜十二點一到,全日本境內大大小小的寺院都會敲起108下的「廚夜之鐘」,接著大家便換上和服(わふく)動身前往居家附近的神社(じんじゃ)進行參拜(初詣,はつもうで),除了祈願來年一切順利健康,也會買護身符(お守り)分送給親朋好友,而即將在1、2月批戰袍上考場的考生們都趁機在「繪馬」(えま)上寫下新年願望,以求一舉高中金榜題名。
元旦當天早上,日本人習慣會吃鹹麻糬湯(雑煮,ぞうに),其烹煮方式和口味依地區而有所不同,但同樣都是把祭祀時用的食材和糯米餅一起放入湯中悶煮,有著「神人共享」的特殊意義。此外,很多長輩也會在這天給家中晚輩壓歲錢(お年玉),但這種發紅包的習俗並不若台灣或韓國盛行。另一個相當有趣的則是1月2日開始的冬季折扣大拍賣(初売り),由於上班族通常在12月就拿到了年終獎金,手頭闊綽,因此全趕在這幾天好好地撿便宜,而商家也為了刺激買氣紛紛推出福袋(ふくぶくろ),讓消費者在討吉利之餘也能順便「刺激內需」。
雖然日本在1873年後全面改成西方的格利哥利曆(Gregorian calendar)後就不再過農曆新年,但他們仍沿用舊曆年的「正月」(お正月)這個名稱來稱呼陽曆的新年假期,並相信「年神」會在這幾天下到凡間,因此家家戶戶會在門口擺上一盆門松或掛上草繩編織的裝飾物,以迎接它的到來;整個新年活動大致會在1月4日畫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