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忽快忽慢 传统药缺点多
王宗道医生强调,心房颤动患者中风机率为何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主要是因为心房颤动导致心脏不正常跳动,心跳忽快忽慢,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留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剥落跟着血液流到脑部及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脑中风或是肢体动脉栓塞。
因此,心房颤动患者必须长期服用抗凝血剂,降低血栓形成机率。传统治疗药物以抗凝血剂药物Warfarin和阿斯匹林为主,前者预防血栓的效果约6成,但容易与其他食物或药物产生交互作用,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大出血,必须谨慎用药,定期回诊监测出血风险,相当不方便。
《口服新药上市 安全高风险低》
至于阿斯匹林,虽可预防中风,但并不是用来预防心房颤动所引起的中风,因作用机转不一样,预防血栓的效果仅达1至2成,因此,最新公布的2014年美国心脏学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引中,阿斯匹林角色低,建议患者接受抗凝血药物治疗。
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药物上市之后,大幅提高安全性,降低副作用。临床研究证实,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预防血栓效果达8成,比Warfarin的6成还要高。另可降低33%颅内出血及50%致命性出血的风险,出血风险低,对于患者来说,使用起来更方便、安全,如:对于容易忘记吃药的患者,也有1天1次剂型,相较之下提升服药顺从度。
【医生小叮咛】:
简单来说,心房颤动等于心跳不规律,正是中风高风险族群。有高血压病史者,早晚测量血压时,应该顺便用手指测量脉搏,如果发现,脉搏跳动不规则,或是每分钟脉搏超过100下,或是少于60下,就应就医检查。另外,慢性病患回诊时,可请医生筛检心房颤动,透过听诊器测量心跳,早期发现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