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意氣風發、不可一世的老賴,從來沒想到樂觀積極的自己,到了年老時,每每看著四肢逐漸不受使喚,身旁子女明明為了生活打拼勞累不堪,還要分神照顧自己,心頭那關就是過不了,而有輕生念頭。據北市自殺防治中心統計,101年通報的400餘例有自殺企圖的長者中,因生理疾病因素就佔35.2%,多抱持「不想拖累家人」的想法,而想要以死解脫。
台灣逐步邁向高齡化社會,老人安養問題成為最嚴峻的課題。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社工科主任董秀珠指出,年紀增長讓老人家生理機能衰退,加上缺乏照護或與家人間關係緊繃,只要出現任何突發事件影響情緒,都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萌生以死解脫的念頭。
據北市自殺防治中心統計,101年通報的400餘例有自殺企圖的長者中,因生理疾病因素就佔35.2%,多抱持「不想拖累家人」的想法;而有23%的人則是「家人間情感因素」問題,但通常這兩者是交互影響,董秀珠表示,如何維持家人間的相處平衡,學習聆聽、體諒,多點互動是必要的。
相處之道:放心、寬心、開心
董秀珠提到,身體有病痛的老人家最常出現「不想拖累家人」的想法,乍看出自善意,但往往非親友本意,若持續缺乏照護、關注與互動,反而讓兩代相處落入惡性循環中,想要取得平衡,最重要的是常保「三心」,即放心、寬心、開心。
1. 放心允許自己放鬆:老化為人生必經的過程,接受它並安心地做個被照顧者亦是一種幸福。當家屬面對長者的反效果行為,可抱持「在意而不介意」的應對心理,將有助自我調適,而主要照顧家屬不妨適時換手給其他家人或服務人員,喘息一下,方能走更長遠的路。
2. 寬心接受各種結果:失能或重症的療癒結果原本就難以預料,若須面對長者是否動手術或做侵入性治療的重要抉擇,無論結果如何,請理解所做的抉擇乃是出自治療的善意,無需以抉擇對錯的價值判定增添心理困擾。
3. 開心尋求專業協助:社會局於各區設有老人服務中心,提供各類型老人活動及服務,請撥市民熱線1999向專人洽詢。若感到心理困擾,請就近至12區健康服務中心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之「社區心理諮商門診」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詢,或洽社區心理衛生中心02-3393-7885。
★ 華人健康網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請珍惜生命尋求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