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牛肉去年9月有条件开放进口,卫生署要求市售牛肉必须强制标示产地,不过消保团体半年后再度稽查,发现不合格率达5成,认为空有罚则却执行不力;卫生署表示,县市卫生局均定期稽查,对不合格业者多半是辅导改正,因此目前确实没有因此罚过钱。
含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的美国牛肉,去年9月中旬有条件开放进口,除了规定残留量不能超过10ppb,卫生署提出配套措施,就是要求贩售或供应牛肉食品的业者、店家和摊贩,必须强制标示原产地,让民众选择。
卫生署食药局区管中心主任潘志宽表示,市售牛肉标示原产地,一直是县市卫生局例行性重点稽查项目,根据全台卫生局回报的资讯,自去年11月21日起至今年3月22日止,共稽查4,879家次,未正确标示牛肉产地的业者多是小摊商,经卫生局要求已改正,因此通报的不合格业者仅1家,经查是一家复合式餐厅,不过经卫生局复查已符合规定。
未按规定标示者,可依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处3万至15万元罚锾,不过潘志宽表示,县市卫生局对于标示不符规定者,多半是辅导改正,因此目前还没有任何业者,曾因牛肉产地标示不合规定而遭罚款。
针对消基会质疑稽查不力,卫生署食药局指出除了请卫生局加强稽查,再度呼吁,贩售牛肉产品的业者做好自主管理,确实标示牛肉原产地,以免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