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捨不得看孩子經歷失敗的父母似乎越來越多了。
父母怕孩子有忘記帶東西的失敗經驗,總是先對孩子耳提面命:「手帕帶了嗎?」、「你把功課放在這邊會忘記帶喔!要放進書包裡才行!」、「你忘記帶筷子了!」諸如此類,避免他們犯錯。「這有什麼不對?」父母如果這麼想,便是可能無法忍受自已看到孩子忘記帶東西,或是覺得孩子會很可憐的家長。
我在前面說過,比起同情孩子眼前的處境,懂得優先考量孩子未來是否堪慮的父母最終才能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我希望大家可以把接下來說明的內容記在心裡。為什麼事先避免孩子犯錯並不好呢?因為不曾經歷些微失敗的孩子,反過來說,即是缺乏自失敗中重新振作的經驗,更重要的是,他們很少有從失敗中學習成長的經歷。
我見過這樣的孩子在校園等家長無法直接幫忙的地方犯了錯,就陷入極度的消沉。我也見過有孩子因為討厭的作文課報告分享不順而遭到挫折,隔天開始拒絕上學的案例。協助育兒的諮詢者中,有家長提出:「我家孩子抗壓性很低,我很擔心不事先指揮一下的話,一旦他受到挫折會不會就不去上課了。」
我能體會因擔心孩子抗壓性低,所以總會事先替孩子做好安排,避免他們犯錯的為人父母心,但我針對過去的育兒案例抽絲剝繭地分析之後,發現有許多情況正是因為家長一直避免讓孩子犯錯,反而造成孩子抗壓性偏低的傾向更加惡化。對於抗壓性低的孩子,家長若不斷剝奪他們經歷失敗的機會,這種傾向只會變得愈加嚴重,到最後,父母對孩子「會不會因失敗受挫就不去上學」的擔憂,便很有可能惡夢成真,發展成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