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12/4 下午 05:25:02

早产儿常见并发症有哪些?爸妈掌握4重点,照护脆弱的早产宝宝

(关键字: 宝宝 , 早产儿 , 早产 , 体重 , 并发症 , 存活率

早产宝宝出生时,仍有许多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呼吸道、心脏与肠胃道等器官都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照护早产儿时,在体温、哺乳、睡眠及亲子互动都需特别注意。

早产儿的存活率与出生时的体重与周数有高度相关,根据统计,出生周数达30周的宝宝,大概有9成5以上的存活率,而24周则大约只有5成,其中无法存活的案例,许多都来自于并发症。

早产儿常见身体状况与并发症

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差异为何,为什么容易引发诸多疾病?以下为几种早产儿常见的身体状况与疾病:

◆呼吸器官

当脐带剪断后,宝宝无法再从母体获得氧气,就得靠自己呼吸,进行气体交换,林口长庚医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吴怡萱表示,呼吸问题是多数早产儿出生后面临的首要难关。一般胎儿的肺部要到34至36周,气体交换功能才逐渐成熟,所以早产宝宝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呼吸窘迫」的现象。

◆心脏

所有的宝宝在胎儿时期,都有一个「动脉导管」的构造,足月宝宝的动脉导管通常在出生后一两天,就会自然关闭,早产宝宝却不尽然,动脉导管未确实关闭的结果,可能导致过多血液流向肺部,肺部充血同时,脑部、肠胃道、肾脏等其他器官缺血,即是所谓的「开放性动脉导管」。

**◆肠胃道

即便是足月儿,也常见胃食道逆流、溢奶情形,这些情况在早产儿身上会更加严重,因早产儿的肠胃道发育未完全,不仅肠子的管径细小,一些重要的消化酵素也还没开始分泌,因此早期喂食时,常会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

此外,吴怡萱医师表示,肠胃免疫功能不佳、不正常的细菌孳生、过快与过量的喂食,都有可能引发足以丧命的「早产儿坏死性肠炎」,此疾病的可怕之处还在于难以预防,只能尽量哺育母乳及使用益生菌,以降低发生机率。

◆视网膜

宝宝的视网膜血管,一般随着周数的增加,从眼球后方往前方生长,36至40周时慢慢长好。提早报到的早产宝宝,因为血压跟血氧不稳定,而视网膜的血管缺血、缺氧时,为了自救,早产宝宝会制造一些血管生长因子,但这些血管生长因子反而导致不正常血管新生,产生血管扭曲、走向异常的现象,严重时可能会水肿、出血,甚至牵扯到视网膜造成视网膜剥离,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原因。

早产宝宝照护须知

照顾早产宝宝,对于每个爸妈都是一大挑战,无论体温、哺乳、睡眠与亲子互动,都需要格外细心的观察与照护。

◆体温调节

早产宝宝的中枢系统还不成熟,体温调节的能力不佳,且皮下脂肪较少,容易从皮肤散失水分与热能,是宝宝体温不稳定的因素,这时,保温箱就是一个重要工具,可帮助宝宝维持正常体温,尽可能减少代谢、耗氧量,让脆弱的早产宝宝不必为了产生热能,消耗额外能量。

◆哺喂母乳

早产宝宝吸吮反射不明显,吸跟吞的功能也不协调,即使医师评估可以喝奶,通常会需要透过鼻胃管或口胃管来灌食。较大一点的宝宝,才有可能用奶瓶喂食。

若经医师评估,宝宝可以尝试亲喂,则建议妈咪于明亮的环境亲喂,注意观察宝宝唇色是否变黑、是否在憋气不呼吸、或喝太急会呛咳,如果有,应立刻停止喂食,拍拍背刺激宝宝。

◆睡眠周期

早产儿的睡眠通常会比足月儿更浅、更混乱,因快速动眼期更多,大脑维持活动与警觉,才不会忘记呼吸。

回家之后,爸爸妈妈们可试着在宝宝睡觉时调暗灯光,但不建议调至全暗,至少要能够观察宝宝的呼吸及其他行为,宝宝醒的时候再稍微调亮一点,依循宝宝步调,调整至正常睡眠周期。

◆亲子互动

保温箱中的早产儿,若病情许可,护理师会用毛巾做成一个围巢,让宝宝维持像在子宫里一样手脚弯曲的姿势,在不影响宝宝体温前提下,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维持屈曲的姿势下,把手轻轻覆盖在宝宝的身上,这样的「宁握护理」,有助提升宝宝的安全感,让宝宝放松。

※原文刊载于2020年11月号《妈妈宝宝》405期。

※原文连结: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17592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