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成长过程里处处充满危险,而从6个月大开始,他们渐渐有了感知能力,而到了一岁之后,开始会说话、走路,对身边的人事物更是充满好奇心,然而面对危险许多孩子们往往却一无所知,因此,从小建立自我保护的观念,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很重要的课题。
找对方法-DADDY、MUMMY DON’T WORRY!
台湾卫生福利部双和医院身心科主治医生林宜正表示,自我保护与认知概念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若是要让小朋友产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必须先让他们和这个世界建立连结。
但以婴幼儿而言,他们对于环境的感知能力比较弱,尤其是1岁以前的宝宝更是没有办法做到自我保护,因此,在这阶段“家长”显得特别重要,与其教导小朋友如何自我保护,家长更应该负起责任,循序渐进耐心并反复引导他们建立自我保护的概念。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除了家长的责任外,孩子也应该在不同的年龄层渐渐建立起自我保护的概念,例如:当陌生人靠近想要碰触自己的身体时,这时候要勇敢说不,甚至是大声呼叫;或是当过马路的时候要记得左右察看是否有来车,必须谨慎、注意安全;而在家中,除了家长要避免让孩子接触危险物品外,也应该设下规矩让孩子知道,在家中不能奔跑嬉戏,以免撞到桌角。虽然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由于随着孩子长大,活动范围也变更广,这背后的危险性却不容小觑。
感官‧探索世界
在新生儿的阶段,宝宝只能透过听觉与触觉感受身旁的事物。渐渐的会开始透过把东西抓在手中或是放入口中等方式,开始扩张探索的范围。林宜正医生也提到,随着发展的年纪去触发他们对于环境的认知是很重要的。
2至3个月大的宝宝,是透过抓握和接收声音的方式感受外在环境,因此家长可以透过不同材质的触觉游戏、玩声音的游戏和宝宝互动;4至6个月则是可以透过口腔刺激的方式,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逐渐尝试多样化的副食品,避免口腔敏感的问题发生;而在1岁的阶段则是可以开始透过简单的词汇,增加认知能力,加深对周遭人事物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