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躺时,双手手掌均能自然地张开,不再一直紧握;即使跟小宝贝玩耍,小宝贝也很少发出声音;头不寻常地歪斜一边,无法回正或自由转动;两只手可以同时各自握紧东西,至少3秒钟…,小宝贝出生后的一举一动,妈妈都清楚吗?
案例1
喵喵咪,不到一岁时经基因筛检被诊断出罹患“小胖威力症”,目前就读幼儿园,定期到医院进行复健与训练,并每隔一段时间评估。状况是与同龄孩子相比,确实有落差,同一测验每次评估显示进步,但不同的测验则有障碍。
案例2
威威,两岁时开始向医院报到。其认知发展属正常,但单侧手不爱动,有单侧脑性麻痹现象,针对症状提供必要之复健,试着降低其肌肉张力,有逐渐放松情形,医院也教导家长在家进行疗育,比方限制用能力较佳的一手,并鼓励他拿大一点的物品等。目前,其家长利用威威出生时所存的脐带血,正安排到海外进行基因治疗中。
案例3
小佳,三岁多诊断出中度发展迟缓,经三年定期复健,至今共进行三次评估。第一次评估时发现中度发展迟缓,第二次进行智力测验已转为轻度发展迟缓,第三次评估时智力已达正常下限。
大鸡慢啼隐忧多
快两岁的威威能走能动,奶奶请威威把果皮扔进垃圾桶,他走到桶子边很准确地就扔进去了;平常最喜欢玩捉迷藏,每次妈妈对着他说:“不要动!”他也真的就站着不动。吃饭、便便这些日常生活,并不让人费心。
威威唯独的问题就是不太爱说话,了不起对着父母与奶奶会讲:妈妈、爸爸、奶奶等单音语言。妈妈很着急,但平时负责照顾的奶奶老是说:“没关系,急不来的啦,长大后他就会啦!瞧,他不是跟我们都玩得很开心吗!”
咪咪其实是个小男生,但刚出生时医护人员发现他的肌肉异常低落,颈部软趴趴;每天就是睡觉,也不像小贝比饿了哭,便便后哭;即便哭的时候也是小小声,像猫叫,爸爸称他是“喵喵咪”。然而,威威与喵喵咪的童年,都穿梭在家里和医院的复健室中度过。威威被诊断出发展迟缓的“爱奇儿”;喵喵咪一岁时被发现不仅是发展迟缓儿,也是俗称“小胖威力症”的普瑞德威利氏症候群患者(Prader-Willi Syndrome)。
一般人说孩子反应迟钝,与真正的发展迟缓,未必画上等号。那么,何谓发展迟缓?台安医院儿童发展复健中心技术长王秀靖解释,发展迟缓就是指儿童在发展项目上有一种或数种或全面的发展速度或发展项目质量上的落后,若单一或多个发展领域出现非顺序性及不匀称的内在不正常现象,则称为发展的偏差现象(Deviancy)。
简单来说,经由专业医药与儿童心理等人员从不同面相观察儿童的能力,与同年龄儿童相对的比较,相对落后百分之二十的儿童,在该领域中有发展迟缓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发展迟缓。
目前台湾已在儿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细则第六条规定中明定:“本法所称发展迟缓,指在认知发展、生理发展、语言及沟通发展、心理社会发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疑似异常或可预典有发展异常情形,并经卫生主管机关认可之医院评估确认,并发给证明之儿童。经评估为发展迟缓儿童,每年至少应再评估一次。”
心智上的认知迟缓
这些孩子发展迟缓的状况,也许是心智上的认知迟缓,但也有心智未必迟缓,而是表现在其他方面,例如:学习、动作、语言或生活自理上能力,和同龄孩子比起来有误差。在近年来的科学研究结果甚至指出,自古至今,中外一些名人包括: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贝多芬、莫扎特、康德、王安石、司马光……,都可能是亚斯博格症或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等,均与发展迟缓有关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