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12/5 上午 12:12:57

气喘吁吁好困扰?药师图解常见吸入剂使用法,正确用药免烦恼

(关键字: 气喘 , 过敏 , 咳嗽 , 药物 , 发炎 , 副作用 , 吸入剂

什么是气喘?

气喘是一种支气管慢性发炎的疾病,和个人体质、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这种发炎反应可能会被呼吸道感染、花粉、温湿度变化、香菸、运动等触发或加重病情;发炎的细胞会红肿、分泌黏液而导致呼吸道变得狭窄,使空气难以顺畅进出,主要表现的症状为喘鸣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有些病人会有多痰的情形,但依病情不同,症状不一定会全部出现。但即便只有轻微症状或者是正在用药控制中的病人,在急性恶化时若未给予有效治疗,非常危险且可能致命。

气喘用药知多少?

气喘治疗的长期目标在于改善症状、避免急性恶化,让病人能拥有良好的生活品质。完善的气喘阶梯式治疗计划须搭配药物使用,药物可简单分为急性发作时使用的「缓解型药物」和长期规律保养的「控制型药物」两大类。两种目前皆以吸入型药物为主,吸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可直接将药物投送到支气管内,迅速发挥药效。多数气喘患者两种类型药物都要使用,因此认识自己所使用的吸入剂类型,熟练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缓解型药物

根据2020年全球气喘倡议组织(GINA)治疗指引最新建议,所有气喘病人都应该备有缓解型药物。缓解型药物可为吸入型短效乙二型交感神经作用剂(SABA)或是吸入型类固醇加上长效乙二型交感神经作用剂(ICS-Formoterol),可帮助快速放松支气管,缓解不适症状,通常使用在急性发作或者是运动前预防发作,一般建议病人随身携带。此类药物应在病情有需要时才可使用,若使用频率变频繁,表示病情可能产生变化,应于回诊时告知医师,以利医师调整用药和治疗计画。

控制型药物

首选为吸入型类固醇(ICS),可减少发炎、呼吸道肿胀。吸入型类固醇(ICS)和全身性类固醇不同,局部使用剂量低,副作用少且安全性较高,能稳定控制病情。但在吸入时,可能会有少部分药物残留在口腔,使用后需漱口以降低念珠菌感染机率或喉咙不适、沙哑等现象。此外,医师会依照疾病严重程度或病程变化,选择吸入型类固醇(ICS)加上长效乙二型交感神经作用剂(LABA)的复方制剂作为日常保养;其他口服药锭,像是白三烯素受体拮抗剂、低剂量口服类固醇,常作为辅助治疗。

另外,若病人是严重持续过敏性气喘,已经接受高剂量类固醇及其他药物合并治疗仍无法良好控制,应转介专家进行疾病表现型评估,本院目前有IgE单株抗体(Xolair;喜瑞乐冻晶注射剂),以及针对嗜酸性白血球表现型的IgG1单株抗体(Nucala;舒肺乐冻晶注射剂)、IgG4单株抗体(Dupixent;杜避炎注射剂)可供治疗选择。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报区

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专题报导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