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是一種慢性發炎疾病,不像治療感冒,症狀好轉就可以直接停藥,醫師提醒要達到「棄」喘的目標,應該從藥物、飲食、運動一起著手,不能偏廢,尤其氣喘不能隨意停藥,應該由醫師每3個月評估,即使都沒有出現症狀,也要採階梯式調降,並且將藥物隨身備用,才是正確的做法。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楊曜旭表示,氣喘不僅有症狀的當下要用藥,即使沒有發作、仍須持續用藥做保養,否則很容易再度發作,那麼為了控制發作所使用的藥量,是平時保養藥量的好幾倍,因此氣喘患者規律用藥保養,非常重要。
氣喘兒不是沒有停藥的可能,不過楊曜旭醫師強調:「絕對不能因為沒有症狀就自行停藥。」他指出臨床上約每3個月評估一次,控制不好的患者要增加藥量;控制得當者,可採階梯式的方式逐步減藥。若減藥量達一定程度,均沒有再出現症狀,這時才會考慮停藥,不過仍會建議患者要隨身帶藥,以備不時之需。
用藥2大類
治療氣喘的首選是類固醇,具抗發炎效果,口服、注射劑型是重度者或嚴重發作時才會使用,一般控制或保養用的是吸入型類固醇,劑量約只有口服劑量的百分之一,依照醫囑使用,則不必擔心會有全身性的副作用。
另一種常見藥物則是支氣管擴張劑,短效型主要用來緩解急性症狀、運動前的預防用藥,長效型則是輔助平時的氣喘控制。有些人認為一發作,用藥讓支氣管放鬆就沒事了,然而若頻繁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劑量需求會愈來愈高,不建議患者依賴這類救急藥。
飲食運動輔助
楊曜旭醫師日前也跟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臨床試驗,發現多吃蔬果、深海魚、益生菌,對氣喘學童有改善效果,不過他呼籲家長不能把飲食當作一種療法,強調飲食不能夠取代用藥、但可以輔助讓控制效果更好;此外,氣喘兒若能適當做運動,臨床上觀察也比不運動者,氣喘控制來得佳,但前提務必是規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