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男性病人,经奇美医学中心诊断为大肠癌入院开刀,因其有失智病史,容易躁动及行为混乱,对于术后留置的维生管路及右侧颈部中央静脉导管,常有自拔情形,护理人员基于管路安全只好将病人双手约束固定于床栏,但家属会客时常因不忍心而私自放松约束带,离开时又未将病人双手回复约束,也未告知医护人员,导致病人自拔维生管路,不仅危及自身安全,也增加了照护者的身心负担。』
奇美医学中心护理部一般消化系外科(7A)病房护理长李玉媚说明,为了维护病人安全及预防意外事件发生,临床照护时常常需要执行身体约束(如:自杀危险、有攻击性或伤害生命安全、高危险跌倒、无法配合侵入性或急救处置及预防管路自拔等等情形)。约束主要目的在维护病人安全,然而不当的身体约束却会造成病人身心上的伤害。生理上,可能无法适当地保护自己(如:不能自行翻身或无法抓痒等);心理上,让病人感到忧郁、惊慌失措、害怕、无助。
目前市面上的各式约束工具,因病人疾病因素及肢体限制,或多或少会造成手指关节活动受限及约束部位的闷热不舒服,再加上病人觉得犯人才需要被绑起来、造成病人自行拆除约束带或家属拒绝使用,导致管路非计画性移除的异常件数增加,危及病人安全。卫生福利部111年公布年度的医院医疗品质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标,就将落实病人安全事件管理及提升管路安全纳入其中,而身体约束是临床上经常用来维护病人管路安全及预防意外事件的方法之一。
为提升临床约束工具的舒适性及人性化,奇美医学中心首创发明「手/守护气圈」,让医护人员使用时能有效预防病人抓取管路、容易观察末梢循环、预防手腕与指尖关节处压伤及避免阻碍手部导管设置问题,兼具保护管路及病人安全,此外增加操作者的便利性(如:测血糖、测血氧、观察末梢循环),让照顾者或高龄者更方便使用,且该工具为充气式,消气后收纳完全不占空间。尺寸容易调整,组装、拆卸、扩充,加上清洁均非常便利,不需耗时学习。本设计发明的「手/守护气圈」符合人性照护需求,可推广至所有一般或急重症住院病人、机构式照护及居家照护。
护理长李玉媚指出,根据奇美医学中心统计于2019年住院人日数中,一般病房身体约束平均发生率为0.93%,超出管控范围,有5位曾发生呼吸管路自拔及跌落事故。2020年奇美医学中心团队研发「手/守护气圈」后,住院病房约束平均事件发生率降为0.50%未超出管控范围,也未发生呼吸管路自拔或跌落事故,显示「手/守护气圈」可有效降低身体约束事件发生,除了提供病人较舒适的照护品质外,亦可提升医疗品质。
李玉媚表示,「手/守护气圈」荣获多项竞赛肯定:2020年绿点子发明-钛金奖、台湾创新技术博览会发明竞赛-铜牌奖,2021年底更获得国家新创奖的肯定;且奇美医学中心分别于2021年及2022年取得台湾及日本的发明专利,目前进入医疗器材分类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