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11/3 下午 12:04:07

盲目進補導致失眠、口腔潰瘍,上火症狀恐傷身!中醫:對症進補才有效

(關鍵字: 失眠 , 進補 , 便祕 , 立冬 , 薑母鴨 , 麻油雞 , 梁祐爾

「立冬」11月7日即將到來,這個節氣代表秋天的終了、冬季開始。除了天氣漸漸轉冷外,民眾也會開始食用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羊肉爐、藥燉排骨、十全大補等進補,但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梁祐爾提醒,同一道藥膳,有些人吃後覺得滋補,但有些人可是會吃出毛病的!

1名女性有甲狀腺腫瘤的病史,長期在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梁祐爾門診調養,她個性容易緊張、常感覺燥熱、舌紅裂且脈數,這次就診時表示近一週長了許多大顆色紅的疔瘡,而且睡眠不穩一直作夢,一問之下,原來這些症狀是吃了養生大補鍋後出現的。

盲目進補導致失眠、口腔潰瘍,上火症狀恐傷身,立冬對症進補才有效

梁祐爾中醫師表示,民眾常誤以為天氣冷就應大量溫補以禦寒,殊不知,現代人營養過剩、忙碌、少運動的生活飲食型態,體內常有鬱熱;經過炎熱的夏季及乾燥的秋季後,陰液受損;加上天冷活動量減少,產生「外寒內熱」,若大肆助陽,便會發生失眠、口腔潰瘍、便祕、痔瘡、皮膚紅疹等上火的症狀。因此,立冬溫補時,循序漸進和對症進補才能有效!

此外,梁祐爾中醫師強調,消化好,才有利於營養吸收,否則補了只是加重胃腸系統的負擔,甚至產生腹脹、胃痛、拉肚子的不適。低溫會刺激胃酸,但胃部蠕動反而減緩,食物容易積滯,對於平常消化不良或食慾不振者,恢復胃腸功能是冬天進補的重點。四神湯是一帖常見而好用的藥材,其中的組成:茯苓、淮山藥、蓮子、芡實,都具補脾陰、厚實腸胃的效果。

「陰虛有熱」、「痰濕內盛」體質進補要謹慎

以下兩類體質的民眾進補時尤其需要謹慎:體瘦、長期晚睡、大便偏乾、容易皮膚過敏或長痘痘、身體常覺燥熱,舌頭細瘦加上舌色紅、舌面有裂紋,屬於中醫「陰虛有熱」;或是肥胖、飲食油膩、臉容易出油、身體困重或痠重、大便軟黏,舌頭形狀胖而舌苔厚,屬於「痰濕內盛」的體質。這兩類人可用清補、通補的方式,選擇甘潤生津又好消化的食材,例如百合、杏仁、蓮藕、山藥、木耳、大白菜、白蘿蔔等等,痰濕重則加上砂仁、白豆蔻、薏苡仁等。

立冬後,大自然的陰氣漸盛、陽氣潛藏,秋冬交替之際,氣溫變化大,是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此時養生應著重「養陰藏陽」的原則,天寒時可適度補充桂圓、肉桂、羊肉、丁香等溫中散寒之品,但也不要過度燥熱,宜搭配滋陰、助消化、補腎,以助養藏。

梁祐爾中醫師表示,冬令進補只是養生保健的一個面向,中醫講究天人相應,還需要注意保暖避寒、休養生息,適當的運動鍛鍊和腦力活動,並注意調整好飲食消化,方才有益於養生。

梁祐爾中醫師表示,「陰虛有熱」、「痰濕內盛」體質這兩類人,可用清補、通補的方式,選擇甘潤生津又好消化的食材,例如百合、杏仁、蓮藕、山藥、木耳、大白菜、白蘿蔔等等,痰濕重則加上砂仁、白豆蔻、薏苡仁等。(圖片提供/奇美醫院)
梁祐爾中醫師表示,「陰虛有熱」、「痰濕內盛」體質這兩類人,可用清補、通補的方式,選擇甘潤生津又好消化的食材,例如百合、杏仁、蓮藕、山藥、木耳、大白菜、白蘿蔔等等,痰濕重則加上砂仁、白豆蔻、薏苡仁等。(圖片提供/奇美醫院)
體瘦、長期晚睡、大便偏乾、容易皮膚過敏或長痘痘、身體常覺燥熱,舌頭細瘦加上舌色紅、舌面有裂紋,屬於中醫「陰虛有熱」。(圖片提供/奇美醫院)
體瘦、長期晚睡、大便偏乾、容易皮膚過敏或長痘痘、身體常覺燥熱,舌頭細瘦加上舌色紅、舌面有裂紋,屬於中醫「陰虛有熱」。(圖片提供/奇美醫院)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