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10/1 下午 02:22:03

新冠、流感雙夾擊, 小心肺炎鏈球菌伺機而動!

(關鍵字: 疫苗 , 肺炎鏈球菌 , 黃立民 , 流感 ,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流感雙夾擊, 更要小心肺炎鏈球菌伺機而動!醫師提醒,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統計數據顯示,流感與肺炎死亡人數為去年同期的1.06倍,且今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累計死亡數,更高於流感併發重症死亡數,社區中潛藏肺炎鏈球菌感染問題,大家須謹慎防範。

新冠疫情威脅尚未解除,又遭遇即將到來的流感季,該如何全面防禦?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董事長黃立民醫師指出,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資料,截至9月11日美國單周死亡人數中逾1/5死因與肺炎、流感、COVID-19相關,流感與侵襲性肺炎鏈球菌肺炎感染問題仍不容小覷。

新・左流右肺,全面防禦、主動出擊

基金會執行長呂俊毅醫師則強調,面對新冠肺炎與流感的雙重夾擊,年長及慢性病等高危險族群應積極主動出擊,除了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建議應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今年基金會特別以「新・左流右肺,全面防禦、主動出擊」為衛教宣導主軸,並邀請拳擊國手黃筱雯擔任衛教宣導大使,提醒大眾做好防疫基本功之外,更要主動出擊,全面提升保護力,遠離重症威脅。

荷蘭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期間,罹患肺炎鏈球菌感染症30天後死亡率增3.1倍

美國單周因肺炎、流感、COVID-19致死數達4,358人,佔總體死亡數的1/5。黃立民醫師表示,雖然流感致死人數減少,但從流感感染數可發現病毒仍於持續蔓延。美國2010~2020年因流感死亡人數為12,000~61,000人,更高達81萬人因流感併發重症住院,而肺炎鏈球菌正是導致流感併發細菌性肺炎的主因之一。

呂俊毅醫師指出,肺炎鏈球菌平時多半潛伏在人類鼻腔中,當人體因感冒或免疫力下降時,肺炎鏈球菌便伺機而動。今年疾管署最新傳染病統計顯示,2021年全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累積死亡數為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的16倍之多。

黃立民醫師進一步說明,荷蘭最新研究指出,2020年肺炎鏈球菌感染人數雖有下降,但患者感染後30天的死亡率竟較2019年高出3.1倍;而台灣2020年也因新冠肺炎之故,民眾防疫意識提升,肺炎人數大幅下降,但因肺炎重症、進入加護病房治療的人數並未隨之減少,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猶如社區中潛藏危機。

新冠疫情與流感季雙夾擊,年長、慢性病患肺炎鏈球菌感染感染風險增3-9倍

新冠疫情當前,再加上流感季夾擊,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或流感,若再合併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將是引起重症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會增加臨床治療困難度。但問題是,荷蘭研究證實,縱使在完善的防疫措施下,年長者仍存在肺炎鏈球菌感染風險;而亦有研究指出,成年慢性病患者因社區肺炎住院的風險較一般人高3-9倍,其中,糖尿病約高3倍、心臟衰竭成年患者約高5倍、慢性阻塞性肺病成年患者約高9倍,社區性肺炎嚴重程度及復發風險,皆可能降低患者長期存活率。因此,民眾日常生活如何「預防」流感、肺炎鏈球菌感染十分關鍵。

黃立民醫師強調,過去台灣防疫有成,民眾配合政府各項防疫措施多屬於防禦措施,面對秋冬各種感染疾病的威脅,除了落實防疫的基本功之外,亦要懂得主動出擊、做好完整保護。呂俊毅醫師提醒,成年慢性疾病患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肺臟病等)、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65歲以上長者、5歲以下兒童等為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風險族群,在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應主動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自主提升保護力,以減低醫療體系的負擔。

成年慢性疾病患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肺臟病等)、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65歲以上長者、5歲以下兒童等為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風險族群,在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應主動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
成年慢性疾病患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肺臟病等)、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65歲以上長者、5歲以下兒童等為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風險族群,在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應主動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
基金會以「新・左流右肺,全面防禦、主動出擊」為衛教宣導主軸,並邀請拳擊國手黃筱雯擔任衛教宣導大使,提醒大眾做好防疫基本功之外,更要主動出擊,全面提升保護力,遠離重症威脅。(圖片提供/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
基金會以「新・左流右肺,全面防禦、主動出擊」為衛教宣導主軸,並邀請拳擊國手黃筱雯擔任衛教宣導大使,提醒大眾做好防疫基本功之外,更要主動出擊,全面提升保護力,遠離重症威脅。(圖片提供/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