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环安卫中心主任黄良铭教授表示,CO2气体侦测仪大多以红外线光谱法来侦测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黄良铭表示,在室内设置CO2气体侦测仪可以得知二氧化碳在室内的浓度,藉以评估室内二氧化碳累积及空气换气率的状况,近一步评估增加与改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以降低室内可能含有病毒的飞沫与气胶的累积,进而达到防疫功能。若室内二氧化碳超过1,000 ppm,建议增加室内通风换气。二氧化碳监测结果常被应用于通风换气效果与室内空气品质评估。成大目前已有51间100人以上教室场域装设CO2气体侦测仪。
面对新冠病毒,即使室内有开空调,蔡耀贤建议,要搭配开窗、开启风扇,才能达到最好的防疫效果。空间中若能够双面开窗,让新鲜空气有效对流是最好的。蔡耀贤表示,成大早在疫情初期,就对校园空间空气流通的重要性有所警觉。成大副校长李俊璋教授与总务长姚昭智教授当时带领团队,持续盘点校园内无法自然通风的空间,例如大讲堂、阶梯教室等,召集各系专业人才,诊断空气品质且立即改善。因此成大校园内,教室即使无法自然通风,也藉由场域装设的风管导入足量的新鲜空气,有效促进空气流动,再搭配CO2气体侦测仪,监测室内的空气流通情况,无须担心脏空气不断循环。面对新冠变种病毒的气胶传播,成大早已预先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环保署订定室内空气品质法规定公共室内场所应监测室内空气品质包括二氧化碳,此法的催生者正是成大校长苏慧贞,当年制订室内空气品质法是为了维护室内空气品质以及人体健康,目前对室内防疫工作有极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