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並非絕症,最怕病患罹患「失志症候群」!現在的醫學非常發達,癌症經由及時治療,多能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或轉為有效控制。但為什麼許多病情穩定的病患會被轉介到身心科治療?當病患得知罹病的消息,一開始會積極嘗試治療,希望立刻藥到病除,但治療過程所經歷的手術、劇痛、副作用,甚至是抗藥性等考驗,讓病患心懷恐懼,加上害怕癌症復發的預期心理,更成為日夜纏繞的夢魘。
癌症病人自殺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4倍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朱柏全醫師表示,根據研究指出,癌症病人自殺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4倍,在台灣,將近半數的癌症患者有適應障礙、焦慮、憂鬱、失志等情緒問題,仰賴醫療人員的敏感度,若能在關鍵時刻轉診至身心科,讓專業醫療團隊適時地介入協助,深入瞭解病患的身心狀況,進一步療癒心理的苦痛。癌症治療不僅僅是解除生理上病痛,情緒調適以及心理照護及陪伴,讓抗癌效果更加乘。
當癌症患者聽聞壞消息後,會經歷以下5階段:
最早關注癌症病人精神表現的精神科醫師庫伯蘿絲(Elisabeth -Ross),曾提到當病患聽聞壞消息後,會經歷以下5階段:
1.否認
2.憤怒
3.討價還價
4.憂鬱
5.接受
病患通常會在前四階段反覆,表示他還無法接受。從一開始的冷漠、不反應來表達拒絕接受事實,到憤怒地尋找替罪羔羊、歸咎他人或自己,再到試圖委屈地懇求醫師或求神拜佛,希望能多活幾年。接著是發現事實無法改變,但心理仍無法接受,因而感到心灰意冷、心情跌若谷底,一些風吹草動都能悲從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