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皮膚塗抹
將精油塗抹在皮膚表面(大部分時候都會先以基底油進行稀釋),是透過精油療癒身心的第二常見用法。如我在前文的說明,稀釋後再使用不僅是較明智的做法,也是確保精油能安全發揮效用的必要措施。根據你想達到的效果,我通常建議按照以下濃度來稀釋:
●0.5%∼ 1%:適用於孩童、臉部、敏感性肌膚、生殖部位和腋下。
●2%:適用於大部分標準成人用的DIY產品。
●3%∼ 5%:適用於慢性症狀,例如各種酸痛和疼痛。
●5%∼ 10%:適用於急性症狀,例如燙傷、割傷,以及特定疾病的改善,至多連續使用一週。
●10%以上:必須非常謹慎注意,並且只能短期使用。
●25%以上:只能在專業健康照護者的監督下使用。
以下是濃度和精油滴數的速查表:
配方或療方的指示,針對特定不適,塗抹在需要的地方。現在,你不僅成功稀釋了精油,還能享受基底油帶來的額外滋養。
稀釋好的精油要塗在哪裡?
或許你曾聽說過,把精油塗在腳底,是最讓這些療癒成分進入血流最有效的方法。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根據研究,以下是全身肌膚穿透性的排序,從最容易穿透到最不容易穿透分別是:
1.生殖區域。
2.頭部和頸部。
3.軀幹(胸、胃、背部)。
4.手部(包括手掌和手指)。
5.腿部(包括腳掌、腳趾)。
不過,這可不表示你要把精油擦在生殖部位!發表這篇研究的學者,提出這樣的建議:「經皮穿透的配方,應該施用在軀幹或手部,因為這兩個部位比較不容易產生刺激或過敏反應,毛髮分布也較稀疏,因此容易附著也容易清除。」這也表示,把精油用在腳底,其實是讓精油透過皮膚進入血液循環效益最低的一種方式,更別說還很容易腳滑!雖然這和大家普遍的認知並不相同。
安全須知:當你在皮膚塗上一種新的精油或配方,請先進行皮膚測試:以1%的濃度塗在手背或腳底。皮膚測試的道理就像清理地毯一樣,先在不顯眼的地方試用看看,確保清潔劑不會造成掉色,一下子汙染到一大片區域。塗好之後,靜待幾分鐘觀察一下。如果身體在十分鐘內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如凸起、疼痛、紅疹等,就表示目前沒問題,能繼續調高濃度試試看。
光敏性的危險
某些精油可能增加皮膚的光敏性。舉例來說,柑橘類精油可能含有的佛手柑內酯,就以光毒性著稱。當肌膚留有佛手柑內酯,又暴露在陽光底下,就可能放大紫外線的影響力,導致曬傷或曬斑。有些人會因此決定不將任何含大量佛手柑內酯的精油塗在身上,不過,只要在使用後避免暴露在陽光下,例如在夜裡使用就足以避免光敏反應發生。或者,也可以選擇蒸氣蒸餾法萃取的柑橘類精油,這類產品的佛手柑內酯含量較低,光敏反應也較緩和。
具有光敏性的精油
不具光敏性的柑橘類精油
資料來源:滴莎蘭德(Tisserand)與楊(Young)撰寫的《精油安全專業指南》(Essential Oil Safety )。
夏天用柑橘類精油必須格外當心,尤其當用在孩童身上;不過並不需要完全避免使用。許多芳療師都同意,只要稀釋成較低濃度,就能大幅減輕光敏反應的風險。
本文出自采實文化《齊博士精油療癒全書:開啟精油療癒力!緩解疼痛、安定情緒、潔顏保養,150款從內而外全面照護的天然精油配方》一書